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睿 《地理教育》2014,(Z1):47-54
正一、考核方向分析1.考点分布(表1)2.考核方向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综合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区域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及应对措施。如区域气候要素特征、河流特征、地形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区域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一、考点点击1.考点解读2.高频考点考点1:人口增长与分布命题方式:运用人口、民族等相关数据和各种分布图,考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和民族分布概况,分析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考点2: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命题方式:以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要素分布图为载体,配合相关自然要素的统计资料,归纳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3:区域自然资源特征命题方式:提供不同尺度区域相关资源的分布图和统计资料,考查我国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的分布特征,并探究成因、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霞 《地理教育》2013,(9):36-38
一、区域地图怎么学 1.构建宏观区域地图系统 阅读区域地图,首先应进行空间定位。但这里所指的定位并非立足于“记地图”,而是“用地图”。新课程卷试题考查的思路往往是通过地图所提供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信息,推导出该地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特征、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所以在这里,区域地图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的意义不是某一具体区位的再现,而是其所蕴含的地理学意义——对气温、降水等自然要素以及人文要素产生的影响。鉴于此,对世界区域空间定位的关键在于掌握一些重要地理意义的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  相似文献   

4.
邵俊峰 《新高考》2006,(5):105-108
地形剖面图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和对等高线知识理解的重要媒介,对考生的凄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好的考查作用。同时,以地形剖面图为载体,可以综合考查地形对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和对农业、聚落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地形剖面图主要有局部地区大比例尺地图的剖面图和大范围小比例尺地图的剖面图两类,前者侧重承载地图知识和等高线知识,后者侧重承载区域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合,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区域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6.
接本刊上期第37页 (五)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这一项能力主要是立足于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考查我们概括能力、综合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主要考查联系观念和变化观念。 例:读图1某大陆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近三年均有出现。试题多以区域图或气候资料图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问题及解决措施。这部分内容多出现在综合题中,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相似文献   

8.
岳卫刚  张晓剑 《地理教育》2024,(4):36-39+56
2017年以来高考试题不断深化素养立意的考查方向。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厘清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向以及考生作答的常见误区,能够为高考备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将区域认知素养分为区域视角、区域尺度意识、区域定位能力、区域要素特征归纳与比较能力、区域现状及成因分析能力、区域发展措施及建议六个维度,对近几年全国卷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考生作答中存在的常见偏差提出备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考试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简答题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中如何应对简答题,如何提高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和得分水平,这才是同学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下面以2005年高考试题为例例1.进(2行00说5明年。文综全国卷36题)右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图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潜力及其利用中应…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6题是一道颇具新意的试题。此题紧扣教材,入乎其内,又超乎寻常。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粗看似乎有较大的难度,但试题从多个角度给予提示信息,设置了阶梯,降低了难度,这在多年的高考命题中的确是一道难得的高质量试题。为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摆脱应试教育、面向素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题至少从四个角度提示了判读此区域地形特征的方法。一、传统的、常规的思路就是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比例尺去判读三幅地形剖面图显示的地形特征及区域整体地形特征。AA′剖面线两端地形的海拔分别达到800m、600m,是典型  相似文献   

11.
一、近年高考中“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命题方式 第一,根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点分析水文特征的成因,考查区域定位和对区域特征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考查内容及考查要点分析(见表1)二、地理试题特点简评1.体现新课改精神,依纲靠本,扣准主干 命题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山东考试说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相关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地域分异规律、等压线图判读、气旋与降水天气、区时计算、等高线图判读、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地形类型、外力作用、生态农业、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均来自教材的主干知识。  相似文献   

13.
等值线是地理数值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的连线。等值线图反映地理事物要素如气温、降水、气压、地形等在地区上的分布。等值线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海水等盐度线图、太阳辐射量等分布图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等值线图来呈现。因此,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和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如下表).等值线图在高考题中有以下特点:④分值大;②考查能力要求高;③历年高考试卷几乎都重视对等值线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朱赣鹰 《成才之路》2012,(21):59-59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因此,教学应围绕这一点来进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探讨其成因。(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西北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等高线地形图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在高考中一直是命题者的“钟情点”。尤其以热点地区区域地形特征与等高线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相结合的形式来考查地质、地貌、气候、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复习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等高线分布图的特点,在典型例题中结合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对等高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命题的特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现以2005年某省卷第31题为例,谈一谈对等高线…  相似文献   

16.
地理高考关注区域特征及成因的考查,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区域地图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区域地理的高效复习有赖于"定、比、联、挖、综、模、推、说"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考点分析 【命题角度】近些年的文科综合地理部分重点比较明晰,考查的主干知识是地球运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区位因素,环境问题(包括资源、能源问题和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等,而这些知识都需要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上;试卷往往以热点问题、热点区域为切入点来设计问题情境。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高三复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李红武 《考试周刊》2014,(6):132-132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区域地理仍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或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高考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和局部的经纬线、海陆轮廓、沿一段经线、纬线、假想海陆位置图,并以图、表、数据、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文字材料等形式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科内及跨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判断、分析归纳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学生往往因区域地理知识零乱、缺陷,  相似文献   

19.
1.夯实双基教学时政试题的特征是情境新颖,但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双基,即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加强双基教学,强调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依然是复习迎考的关键。时政事件的发生总有其空间承载区域,产生的结果也有其必然的内部规律。如“巴厘岛事件”,它是与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关联的;中东、高加索地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中国地理教材,是按总论——分区——总论的结构编排的,其中以分区部分所占比重最大。中国地理总论只是就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条件,从全国的角度进行分析,阐明其基本规律及分布特征,每一章只研究一种地理要素,内容比较单一,学生易于接受;而分区地理则是对组成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包括位置、地形、气候、陆上水、土壤和动植物,以及农业、工业、运输业等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才能认识到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庞杂,头绪纷繁。因而历来教学进入到分区阶段,学生较普遍地感到学习困难增加,兴趣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