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连明 《地理教育》2014,(Z1):31-32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准确理解环境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打下良好基础。教材首先以"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学习目标及其内容选择1.人口与城市(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学习人口与城市的基础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自身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地理科学、历史科学等都涉及人口问题的研究。地理课程对人口知识的教学将限制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范围内,即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是人…  相似文献   

4.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最大的问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措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口激增和非绿色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问题含义及形成原因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问题的总称。人的两重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资源的匮乏与滥用等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意识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具体来说即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前提下,意识到全球问题的重要性,确立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思想观念。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攫取的规模、强度和速度与日俱增,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也正在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丹 《地理教育》2010,(1):31-33
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本模块的主要原理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选择,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其中人口内容放在学习的第一章是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认知人类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环境意识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具体来说即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前提下,意识到全球问题的重要性,确立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思想观念.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惟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攫取的规模、强度和速度与日俱增,环境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也正在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是高考地理的命题亮点,因而对环境问题的考查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大家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人的意识观念具有行动上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对人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中具有创造性。二战以来 ,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出现许多重大问题 ,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唤起人们对这些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学科特点要求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需要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强化地理素质教育 ,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一、人口意识教育21世纪的最大难题是人口膨胀。人口过快…  相似文献   

15.
陈立新 《考试》2008,(Z2):109-112
由于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使人口、资源、经济能够共同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为此,环境问题是地理学科的常效热点,其中,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重要考点,因而对其有关知识进行解题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一个世纪,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导致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尖锐,拥挤效应随之产生.拥挤效应严重制约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导致资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不仅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同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无益的.本文拟从拥挤效应的角度来探究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7.
周红英 《教师》2011,(10):97-97
人类的生产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资源、人口、粮食、能源则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人类的生物科学素质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很有必要。那么,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怎样把环境教育渗透到中学生物教学中去呢?为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人口、能源和环境是人们关注的三大问题,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已经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能以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和恶性地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应寻求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地理课程作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