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建构需要明确四个问题,即学科性质、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管理特点。并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系统,逻辑起点也是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根本特征。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建构必须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书林漫步     
《陕西教育》2010,(1):126-127
自从学校产生以后,就开始有学校内部管理和政府对学校管理的问题。《教育管理学》为《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丛书之一。《教育管理学》主要是对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一个教育管理学科的基本框架。全书主要从教育管理学导论、中国传统教育管理思想、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教育组织管理、教育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管理研究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而且管理的对象是人,是全面实现“人——人”的有效管理。因而,人性化管理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更需要人性化。对学校“人性化”管理进行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围绕“学校--教师--社会”各个层面,对师资建设进行整体性理论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从教育学的角度入手,应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双主体”教育理念;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强调“校本管理”,凸现“教师为本”理念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分析,提出提升教师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科书,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缺乏基本理论范畴;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体系安排不合理;传统的管理方法阐述较多,现代的管理方法阐述较少。为些,必须针对上述问题,完善国民经济管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96-100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不算很长,它需要借鉴其它学科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因而出现其理论源流与管理学思想"掺杂不清",发展历程与教育史"纠缠不清",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性质不统一以及学科体系模糊等问题。只有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理清其逻辑关系,教育管理学这一学科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思维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广泛的例子的分析、研究 ,探索概数“2 0 %”在系统中的主要内涵 :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 ;在重大问题上的管理价值 ;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的“度”。  相似文献   

8.
综观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建设,大多围绕着“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原理”三合一内容而展开。一方面,这是由我国教育管理学科100余年发展历程的内在逻辑使然;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约定俗成的基本共识。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应立论于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大史学,是教育管理学史的逻辑展开的基本观点,综合运用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相统一的逻辑思维和方法,找准学科的逻辑起点和基点,将学科的逻辑中介概念和范畴串联起来,构成学科的逻辑链条和体系。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其学科基础应该是人类一切的教育管理实践,特别是本国的教育管理实践;其基本内容也应是人类对教育管理认识成果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对本国教育管理认识成果的逻辑演绎与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9.
教材管理学是研究教材管理现象,揭示教材管理规律的科学。探讨教材管理学的体系是要回答“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结构来论述教材管理的现象和规律”这个问题。建构教材管理学的体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一般管理与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共性和教材管理个性、教材管理措施与教材管理制度,以及教材管理与教材建设五对关系。处理好这五对关系,既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观照,又有应然逻辑到实然逻辑再到应然逻辑的观照。由这种逻辑观照所建构的教材管理学体系由教材管理学导论、国家教材管理、学校教材管理三篇九章组成。这样的教材管理学体系力求做到处理好上述五对关系,并弥补已有教材管理学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作者自身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实践资料总结,发挥学科优势,应用管理学相关理论,首先对学生管理的研究对象从仿生学的角度进行界定,然后分析教育管理学中学生管理的两个层次,并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界定在“成事”管理的层面。文章主体部分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强制和引导的矛盾、表扬和批评的矛盾、管理创新和发扬传统的矛盾。并结合实际工作对它们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文章对辅导员考评机制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