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方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杨万里别号诚斋,是南宋与陆游齐名的大诗人。他的诗以写景见长,富于生趣,语言平易,叫“诚斋体”。钱钟书先生在其《宋诗选注》中称赞他“用敏捷灵巧的手段,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  相似文献   

2.
《宋诗选注》是一部集宋诗史、宋诗选、宋诗评三位一体的著作。它的出版虽然受到了五十年代时伐风云的影响,但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钱钟书的诗学思想。作为一个选本,钱钟书在选诗上更多地着眼于宋人较唐人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丑为美”是梅尧臣诗风的重要特征之一。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和《谈艺录》中曾经以揶揄的口气指出这一点。其他论著或宋诗选本也偶尔提到,基本上也是否定的态度。本文想通过梅尧臣以丑为美的种种表现方式,揭示其创作心态与社会文化背景,并力求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大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对于这首诗的题名,亦即是“晓景”还是“晚景”,各家版本并不一致:《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绝句三百首》、《宋诗选注》(钱钟书先生编)等题为《春江晓景》。一“晚”一“晓”并非  相似文献   

5.
本在对《宋诗选注》的注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钱钟书先生有关诗歌注释的相关论述,分别从明出处、校对、注疸、注义、注典、注史事、串讲语意、注诗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宋诗选注》的注诗体例,意在探寻钱先生的诗学主张和审美兴味。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题名不一:《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上海出版社的《绝句三百首》等题为《春江晓景》。是“晚景”还是“晓景”?这并非无关紧要,它涉及到对诗歌的准确理解,很有辨识的必要。惠崇和尚的画已经失传,无法寻觅;苏轼的手迹也早就湮没,无从查考。然而,诗歌本身却给我们提供了依据,只要仔细研讨一下这首诗究竟写的“晚景”抑或“晓景”  相似文献   

7.
作家简介:钱钟书,生于1910年。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钟”就是“钟情”的意思。后来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1949年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院长等职务。著作很多,《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围城》等都广为人知。钱钟书的学习方法1.刻苦勤奋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他…  相似文献   

8.
《宋金三家诗选》是清代诗人和评论家沈德潜编选的苏轼、陆游和元好问诗歌的合集。通过对其分析,沈德潜的诗歌观念并非是“尊唐贱宋”,他同样赞赏宋诗中有着“第一等襟抱”的“真诗”。《宋金三家诗选》的选评表现出他一贯的“诗教”观念,同时还显示出他对于宋金七言诗的偏好。最后,该文对沈德潜以及赵翼的评点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专业性强而叉广受欢迎的诗歌选本,在序言中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关于诗歌选与不选的标准,对那些未能入选的诗歌名篇似乎尽到了说明之意。但对于《正气歌》这样在诗歌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篇章,先生却坚持不肯选入,则显然是因其有着不可原谅的缺陷。本文从钱钟书先生给《宋诗选注》责任编辑弥松颐先生的信谈起,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上对《正气歌》未能入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出句易解,对句难笺。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注“分茶”曰:“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诗文笔记里常常说起,如王明清《挥尘余话》卷一载蔡京《延福宫曲宴记》、杨万里《诚斋集》卷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宋徽宗《大观茶论》也有描写。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郑獬古体诗歌“受了些韩愈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郑獬古体诗歌除受韩愈的影响之外,还在不同阶段受到齐梁华艳诗风、李杜豪迈遒劲、魏晋蕴藉深隐、《诗》婉而多讽等传统的影响,形成各阶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大师小传钱钟书 (1910.11.21—1998.12.19) 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秋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管锥编》中每好就“诗史之别”立言。对此 ,过去往往只是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 ;其实钱氏此论非泛然者 ,而是关乎近、现代的学术背景。考察陈寅恪先生的“以诗证史”可以看出 ,钱氏所论与陈氏是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谈艺录》是国学大师钱钟书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从1939年开始撰写,于1948年正式出版。书名借用明代“前七子”之一徐祯卿一部诗话的名称,即所谓“径攘徐祯卿书名,非不加也,无可加者。”①至1984年,钱钟书又出版了《谈艺录》补订本。补订本以...  相似文献   

16.
五、“别材”说是针对苏黄广积诗材、“资书以为诗”而说的“别材”的材,指诗的材料而言,我们在《贡献》一文中,详细论述到了。宋人好谈诗材,这在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和《谈艺录》中已经再三谈到,可惜他没有把“诗材”和“别材”的材结合起来谈,当其论述别“材”时,仍以“材”为才调、才气。吴承学同志把他的《严羽妙悟说之理论内涵及意义》一文寄给了我,他认为严羽“别材”的材,就是宋人争论的“诗材”的材,申成了《贡献》一文的看法。但是他又认为他的“这种解释和传统对别材的解释,并不矛盾”,“而且彼此应该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又和我们的看法有所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广征博引,通俗易晓.注本所注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诗歌题材、风格、意境、作诗手法等方面.注者对注中的具体内容纵横扩展比较,极具艺术品味和学术色彩,同时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在比较文学方面的学术造诣,突出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比较"艺术.  相似文献   

18.
“犯古”一词首见于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据该书记载,宋初名诗僧惠崇有一首诗《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其颔联为“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两句分别取自唐人司空曙、刘长卿之诗。当时就有人作诗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以此来讽刺惠崇作诗“好向古人集中做贼”(钱钟书《宋诗选注序》)的毛病。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早年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当推1948年出版的《谈艺录》,后来作者对此书逐处加以订益,于1984年出版了《谈艺录(补订本)》,篇幅比原书增加了一倍。周振甫、冀勤编著的《钱钟书〈谈艺录〉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以下简称《读本》)便是此书的一本“辅导”读物,对读者读懂此书也是有助的,因此《读本》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本》已毫无缺点。这里仅就《读本》中的一条注释作些探讨,以就正于编著者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