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因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认识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进而阅读到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一直感动于雷夫老师的精神,就把这几本书推荐给一些朋友或同行。有的朋友欣喜地阅读着,也有的人并不感兴趣,强调“我们的国情跟西方不一样,无论他做的多好,我们都学不来”。我们真的不能学习雷夫吗?  相似文献   

2.
2013年雷夫中国行,再次掀起雷夫中国热.雷夫再次"遗憾地回国了",但雷夫热似乎才刚刚"启程".我们与雷夫的差异在哪里?雷夫与他的第56号教室已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的一个窗口.中美两国的国情、教育制度差异很大,但是"教育无国界",雷夫所传递出的教育精神和实践力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上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造者雷夫·埃斯奎斯到先后中国北京、上海作报告。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组织老师前去寻求雷夫的“速成秘方”,还有一些家长也赶去了,但他们几乎都“失望而归”,因为雷夫的教学理念太“出格”了。中国教育新闻网全文刊发了《美国杰出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中国报告会》的详细内容。透过这些内容,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他的奇迹与我们的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就一直想着这个名字——雷夫。其实,书中并没有太多让我惊喜、耳目一新的教育方法与措施,我也并不羡慕他创造的很多教育奇迹。之所以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帮我解决了几个困扰了我多年的问题:什么是教室?它的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仅对美国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中国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雷夫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爱心和奉献,更重要的是他的智慧。智慧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雷夫获得“全美最佳教师奖”的殊荣。  相似文献   

6.
近日走访学校,上海市建襄小学校长吴德明告诉我,本学期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正组织教师阅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好评如潮的通俗教育学专著,不仅获得《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美国报刊的好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中国媒体也予以极力推荐。美国教师雷夫在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不仅对美国教育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中国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雷夫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他的爱  相似文献   

7.
研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认识了雷夫这位“全美最优秀教师”。据说有家美国公司用百万年薪聘请雷夫,但他不为所动。雷夫的眼中只有学生,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是他追求的教育信念。  相似文献   

8.
雷夫的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学习雷夫的教育理念,重在行动。雷夫让我们真正地回归到教育的理性,回归到思考和解决我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主体和过程两个维度对雷夫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阐释,期待雷夫的教育理念能运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上。  相似文献   

9.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读他的书也是在2010年,比知道他名字稍晚些,因为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我选择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雷夫创下辉煌战绩,北京、成都、常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激情演讲,让中国教育者好像看到了民族教育的希望。各类媒体,包括知道他和读过他的书的人,对他献身教育、为孩子快乐成长作出的不可思议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大加赞赏,溢美之词不胜枚举。我很佩服他,也很感谢他,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教学创意。但我最看重的,是从他的传奇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毕竟不是雷夫,也不生活在同一国度。  相似文献   

10.
于一次偶然,我知道了雷夫·艾斯奎斯,拜读了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了解了他在56号教室做的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雷夫,对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今后的教育事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一、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的一名普  相似文献   

11.
罗日荣 《教育》2014,(11):77-7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很多次,最近又重温这本书,越来越觉得雷夫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教师,他和我们一样会为僵硬的教育体制而烦恼,会为学生而焦虑,会为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担忧……重读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作一名教师应“把握当下,做好本职”.不抱怨就是进取教师不应在体制下抱怨,而是要有带着脚镣跳舞的精神.从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可以发现:美国的教育环境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并非那些走马观花的人去美国看后写的那么诱人.  相似文献   

12.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很多次,最近更重温这本书,我越来越觉得雷夫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教师,他和我们一样会为僵硬的教育体制而烦恼,会为学生而焦虑.会为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担忧。  相似文献   

14.
雷夫·艾斯,这位被《华盛顿邮报》喻为“全美最有趣和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我国京、沪两地作了多场报告,着实掀起了一阵“雷夫风暴”。可以说,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教师雷夫出名了,他的"第56号教室"也出名了。常州市曾邀请他来讲学,引起不小的轰动。雷夫的演讲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一度脱销。演讲听了,书读了,雷夫回美国了,我们的教育又会有多少改变呢?"那是美国,咱这里是中国,不能像他那样搞"是否又会成为我们不行动、不改变的托词呢?在我看来,雷夫教育观的核心是一句话:在我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5日,我们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参加了雷夫先生的报告会。去年寒假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我们就被雷夫先生对教学的痴迷和疯狂所折服:在霍伯特小学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28年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教室,带领孩子们看棒球比赛、到处旅游、排演莎士比亚话剧……他曾获得"全美  相似文献   

17.
3月8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美国最佳教师”雷夫教育艺术国际交流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创造“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美国教师雷夫与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之间的高端对话,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刘飞 《四川教育》2013,(5):13-15
谁是雷夫·艾斯奎斯?他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他是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不列颠勋章的获得者,他是“全美最佳教师”,他也被称为“天才与圣徒”。但他更愿意被人看作是洛杉矶霍伯特小学五年级一位普通的教师……这就是雷夫·艾斯奎斯。30年的坚守,成就了他的优秀,也见证了他对教育的热诚。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却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秘密在于什么呢?就在于他“寻找第六阶段”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张华杰、余慧娟的《从56号教室走出来的教育学——雷夫.艾斯奎斯2012北大演讲记》(《人民教育》2012年第8期),很有感触,特别是雷夫老师对于教育常识的践行很值得学习,比如他对于学生的惩罚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就是在践行教育常识。"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还有"恐怖重写"。我们的教育手段除了正面的期待、鼓励、表扬以外,还应该有底线的惩罚。这应该是教育的常识,如果突破了底线就要受到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