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一个教育命题的现象学反思探讨教育的实践本性,以胡塞尔"回到事情本身"的严格科学态度追问教育是什么的本体论意蕴.以"实践一意义"取向回到教育本身,在直观体验中直接把握教育的"前概念之真",以纠科学主义笼罩下的教育理论之偏,脚踏实地,践履亲证,在实践中展开证明.实践现象学之思以哲学活动的当下生成维持着"思"之活力,它本身就可以直接体验为一种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者的意识敏感性和体知能力,使教育实践充盈而有活力.实践现象学是一种直接将方法性融入活动性之中的体知之学,它不过多地纠缠于概念、范畴的确定性和现象学理论的建构,而直接投入到行动之中不断生成、不断显现,从而阐释和守护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全面概括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六个特征,深刻揭示了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划清了真假生活教育的原则界限,对全面准确地把握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提高生活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主体性"的觉醒和彰显,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以之指导行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动状态.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特有的自觉,是一种思想活动及精神意义的功能所指,具有类和统摄性的特征,以文化的方式立体弥散地存在于现实之中,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面对人的生命,对生命的理解关涉怎样希冀教育。讨论教育与生命对于我们更清晰、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西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哲学方向举行了"教育与生命"专题研讨沙龙。取得如下共识:人的生命是自为生命,人只能是个人意义的存在,人的生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生活之中展开,因而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是人的类本质。教育要实现工具性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转变,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以人的生命为其出发点与归宿。生活世界理论作为价值信念对澄清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将生活作为一切教育认识及其活动的根源和终极意义。唯此,教育才能使人的自为生命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中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生活同构,是引发培育人的潜质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为此,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理解它。教育是在时间和具体的活动中展现出它的本体特征的,具有情境性。以往那种主客二分、把教育理解为静态的活动的教育思维方式严重有误。每个人都有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育要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的变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育理论不仅要把当下的教育当作"看"和"思"的对象,更要把它当作"做"的对象,他的学术使命不仅仅是"看"或"思"教育,也不仅仅是"言说"或"交流"教育,更是要"介入"或"实践"。这种回归和介入到实践的教育理论一定以个别化、回归生活、行动、反思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对生活问题解决的现实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着教育实践的变革.对探究内涵的把握,可以更好地揭示出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也是理解教育理论逻辑的需要.教育实践变革有着自身的展开路线,充分揭示探究之于实践变革的价值是实现教育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教育研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探究本性,通过重构教育理论的逻辑,关注和促进教育实践变革,自觉回归教育的原点,促进教育理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活体验具有当下性、完整性、独特性、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同于教育经验的研究范式,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使教育意义更加完整,它的非课题性和生存意识使它区别于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它的研究旨趣渗入了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向的思想,对教育学理论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于中国古典传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新科新著《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乃是对古典传记研究的突破和超越。论著以传记"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特殊载体"为基点,以"生命价值"为切入点,在梳理中国古典传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国古典传记生命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著有着理论构架的系统性、理论内涵的深刻性、理论应用的现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执政理论是执政实践的理性总结和行动先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和崭新视域,也是当前学界集中讨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学理层面深入探究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理念,是丰富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和推进党的执政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对学界所取得的重要前期研究成果进行一番认真梳理和扼要总结,以推动相关理论探究进一步从分散走向系统、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片面走向全面、从表层走向深刻,并对推动和深化新时期政党执政实践探索有所帮助.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尚处于艰难的开题阶段,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理论探究亟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的"精神之钙"、生命意义支撑。新时代,技术条件、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外在因素及主体精神诉求、生活态度的变化等内在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成了明显影响。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逻辑:优先性逻辑——充盈个体性的意义世界,终极性逻辑——认同群体性的意义世界。在此基础上,应按照优先性逻辑为基、终极性逻辑为要的实践进路开展教育,实现引导和启发大学生认同群体性的意义世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Pedagogy Phenomenology)的开拓者之一。现象学教育学是基于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教育领域问题的新型学科。范梅南认为,现象学教育学是以儿童的生活实践为取向的,儿童的"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逻辑的起点,教育活动具有前反思、前理论、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深入地体察儿童的生活世界、聆听儿童的心声和采取有效的教育行动,这些都需要教师拥有教育机智(pedagogical tact)。教育机智是成为有效的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师取得职业成功的内在素养。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范梅南对"教育机智"的内涵和意义做了系统的阐述,对教师的教育机智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实践逻辑"是在实践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逻辑。深入了解教育实践,摆脱"经院认识论"的羁绊,考察纯粹认识论赖以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有可能在理论上重建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实践逻辑,并且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订和完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思想武器,有着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要想很好地把握邓小平教育思想,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就必须全面、深入地领会其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增强理论自觉性;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增强行动的自觉性;健全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机制,形成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自觉性,通过以上"三个自觉"增强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个别化教育问题是特殊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深化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殊需要的本原来自于个体差异的独特性,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重要活动,但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对于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与个别化教育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概念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师范院校应吸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华,突出师范教育的职业特点。第一,要建立具有师范特点的校园生活秩序,使师范生的生活具有教师职业的特征。第二,建立相对固定的教育教学基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更密切地联结起来。第三,改变目前的实习计划,变后期的一次实习为多次性的实践教育活动。第四,要重视师范学生毕业初的教学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不仅关涉教育活动,也形塑、影响着教育理论生产。信息技术变革了教育实践形态,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表征认识论的新学校教育认识论,并革新着教育知识生产的逻辑,从而具有深刻的教育理论意蕴。技术内在目的的消解使得信息技术存在教育价值限度,技术二元性则内生了信息技术的教育限度与伦理挑战。面向信息技术的教育理论重建,需确立"人的生命成长"价值尺度,保持教育的开放性,以解决、回应信息技术的教育理论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财商教育理论框架及实践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财商教育是沟通高等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操作性尝试,是指高校自觉培养大学生财商素质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理论框架,以高校教育生活化为思想内核,以大学生生命价值拓展、生活意义体验为行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践在我国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圣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但却制造了相同的结果,即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这种脱离使得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得不遵照实践者自身的经验逻辑。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首要特征,教育博士来自于实践,同时也为了改造当下的实践。教育博士要进行的教育实践绝不意味着经验的行动化或技术的操作化,而是遵从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逻辑和行动的逻辑,通过赋予实践以价值性和理论性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行动。  相似文献   

20.
旁观式的教育实践研究既受到传统本质主义思维和主体性哲学的形塑,又在现代制度和自然科学的推波助澜中,成为着眼于基础性知识、技术理性和学科规范的研究模式,遮蔽并异化了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生成作为一种过程性、交互性的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具身交互的认知范式,在对实践研究的意义探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回归到教育生活中的实践改进和个体生长的意义建构,决定着实践研究应以生成逻辑展开自身;要强调研究者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钳制,通过具身行动关切真实的教育变革问题;充分重视主体间的交互行动和协作,发掘兼具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实践理论;重新审视研究活动对实践者的生命意义,彰显人文研究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