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曹操用人的看法 ,往往是带片面性的 ,要么认为曹操善能用人 ,惟才是举 ;要么认为曹操心胸狭隘 ,不能容才。其实曹操的用人是既注重“才” ,又注重“德”的。因此 ,曹操有“惟才是举”和“以德用才”两个用人原则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己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德为本、以情为本、以能为本三种管理原则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从三者的着力点即校园文化、沟通机制以及人岗匹配三方面进行深度构建,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熊进 《开放教育研究》2009,15(4):98-102
本文对甘肃电大392名毕业生做了人才素质跟踪调查,采用AMOs拟合"德识能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品德"、"知识"、"能力"交互作用产生"业绩",最终形成"人才素质";"品德"中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知识"中的专业适度和知识水平、"能力"中的实践能力、"业绩"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电大人才素质中的核心因素;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和以效率质量为核心的"业绩",两者的预测系数均在0.8以上.因此,电大人才"德识能绩"模型对综合素质评价、核心素质发现及其预测分析,均具有较好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仁为本"的中国传统"大学"教育理念,强调人才培养的"身心如一""成己达人""天人合一",培养目标为"内圣外王"。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对"以仁为本"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立德"即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格,"树人"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为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6.
王会珍 《文教资料》2009,(23):14-16
元春是红楼梦中出场比较少的十二钗之一,但她在全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她从一介女史,而终为贤德妃,就是因为她是封建女子贤孝才德的典范,本文即从贤、孝、才、德四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8.
现代学校发展强调组织最优化以及教师自身学习发展最大化的共向互动关系.本文阐明教师能力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要在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推进"能本管理",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和个性,突出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从而激活和推动融合于"能本管理"之中的教师生命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加强思想认识、教学方法改革以及主抓实践教学等方面,论述了应用文教学必须以"用"为本,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应用"而展开,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崭新的命题,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国际“人才战争”及国内“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内高校之间竞相追逐的重要资源。在“急功近利”目标的驱动下,高层次人才引进虽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等,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触发了高校引进人才(“外才”)与原有人才(“内才”)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两类人才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共赢,切实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要解放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精准引才;二是要优化人才生态,加强人才引培的环境建设;三是要树立发展性人才评价理念,健全人才评价制度;四是要引育并举,鼓励人才种群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要全面深刻领会中国梦提出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在中国梦引领下,大学生更加地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练就本领,做好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人生德学修养的教育思想。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现实背景,也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德学修养,促进高校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还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因此要在实践中积极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做到知行并举,自我反思;重视学习,勇于创新;持之以恒,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中尹少淳等教授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其中所传达出的有以用带学学习方法。针对以用带学的学法方法对一节公开课案例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充分挖掘教材、用教材去教学,开始于"生动"的问题情境中,践行于"精彩"的课堂探究中,成于"意外"的课堂生成中,提升于"问题"的链式设计中.结合案例,对教学中用教材去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用为本的用人方针,是科学人才观的深化和落实,体现了人才的创造实践成长观和贡献价值观,这对于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灭商后,西周王朝继承商朝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并加以改造。为解决西周政权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以周公为主的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思想。"以德配天"引入了"德"的思想,尽管仍注重天意,但其着眼点已不在天命,而在人事了。以周公为主的周统治者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并非依赖天帝的恩赐,而是要依靠个人的德行和努力,必须既"敬天",又"保民"。这两个方面又以"保民"为基础。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充分挖掘教材、用教材去教学,开始于“生动”的问题情境中,践行于“精彩”的课堂探究中,成于“意外”的课堂生成中,提升于“问题”的链式设计中.结合案例,对教学中用教材去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一目的环境行为是否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政府宣布“弃用核能”,在国内外引发强烈争议.从这些争议可以看出,德国希望以此塑造环境问题上“负责任”、世界经济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典范”、政治上“珍爱生命与和平”等国家形象.这体现出公众对德国环境形象的关注,也体现出德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艰难.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危机为开端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激发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的“中国梦”。主权危机和民权危机,决定了“中国梦”在政治层面上的两个维度,即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根据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向和本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中国逐步确立了“主权优先、兼顾民权”的原则,并以此来处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关系。要确保这一原则能够被自觉贯彻,则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逸飞 《成才之路》2011,(30):9-I0005
人才的培养不仅发端于教育,实现于选拔,而且完成于使用。人才之所以是人才,在于能做事、做成事,而这一切都是在“使用”中完成的。不用,人才纵是满腹韬略,掌握十八般武艺,也难以显示出自身应有的价值。也正是基于此,在日前发布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原则。 正如古贤所着重强调的:“盖天下未尝无贤,以不用亡;不必多贤,以见用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