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教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教学生领悟写作规律,教学生感受写作过程,教学生自改互改习作,教学生总结写作经验。在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做到放中有控。  相似文献   

2.
武莹 《文教资料》2006,(36):146-148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成绩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进步。在众多原因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反馈及其对学生写作水平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综述文献资料中对二语/外语作文改不改以及怎么改的研究,结合一项实验调查,分析学生的反馈需要,最后对如何修改学生的英语作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师独改,不如与学生共改,为效更大……动笔改的时候,叫学生站在旁边,与他商量,共同商定该怎么改……"。《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师独改,不如与学生共改,为效更大……动笔改的时候,叫学生站在旁边,与他商量,共同商定该怎么改……"。《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6.
李伟 《山东教育》2002,(10):43-43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学生自改作文,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常结合作文评改讲一些名人轶事,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二、推敲词句,做好示范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为病例文,誊抄在大纸上或投在幕布上示范批改,改时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改,并说明为什么这么修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最后让学生照例子互改或自改。…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教了12年的高年级数学,近几年改教中、高年级语文,常听同事们说:“我们农村小学的作文难教,学生的作文一塌糊涂,无法改。”但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觉得我班学生的作文普遍写的好,每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作文得分要高于别的班,学生对写作文很感兴趣,同事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告诉他们,我只是利用本地资源去教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8.
我们多年来教授两个班的语文,作文批改不仅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连饭后茶余、星期天也得搭上。但是,事与愿违,不少学生一拿到发下来的作文本,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大肯去揣摩,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给学生批改作文徒劳无功!”问题的症结何在?经与学生交谈终于明白,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批改没有改到学生的心坎上,没有让作文的主人参与。为了改变这种消极被动局面,近年来我们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或级改,效果显著。一、教给方法,自改。“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  相似文献   

9.
又一届高考阅卷合上了大幕。伴随着对“套话作文”评分标准的存疑,部分来自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一种复杂的心态下完成了对标准的执行。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仍对“套话作文”不以为然.用他们的话说.“参加高考,不背几篇作文怎么能行?”,“我们一直就是这么教的,没有套路,作文怎么教?”,“学生就知道课本上的屈原、陶渊明、苏轼、文天祥.你能不让他写吗……”  相似文献   

10.
王学进 《生活教育》2014,(1):116-119
正习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实践中,只有为他们搭建适合的"评改支架",教给他们主动修改的"路径",才能提升他们善于评改的品质,形成高效评改的能力。一、创建"量表",引领主动评改方向叶圣陶指出:"习作评改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1.
张永波 《辅导员》2010,(8):44-45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批改时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还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成和 《现代语文》2009,(10):129-130
学期开始,学生的作文还能够如数交上来,然而好景不长,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渐次减少,以至于后期交上来的几乎不到班级人数的一半。久之,即出现了教师怕教语文——怕改作文,学生怕学语文——主要是怕写作文这一较为普遍的不正常的现象。教师怕改作文,原因有两个:  相似文献   

13.
必须把教师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叶至善同志在《父亲教我作文》一文中倾吐了这样的肺腑之言:“父亲之所以不支笔给我改作文,原因也在于他改之后不是我们意思,不管是否比我们原意还好。尤其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话,对我们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这确是颇有见地的作文批改心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作批改,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批改的方向。作批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的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尽管教师为批改作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谈到作文教学,迎头就会碰到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其中“怎么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窠臼,这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了老师,又危害了学生。并且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我觉得这话是再恰当不过的,但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大家都知道,学生作文是靠学生自己实践通过努力写出来的,但同时又靠改出来的。作文训练如果不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那也是不完整的作文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重教写法外,还试着培养学生改的能力。下面,我就把我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方面的一些具体作法及建议写下来。  相似文献   

18.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培养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循序渐进,教给自改方法;务实求活,培养自改能力等方面谈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李森琴 《成才之路》2011,(33):31-31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讲,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要数作文批改了。两周一大作,每周一小作,改好这些作文,往往要磨掉好几天的课余时间,有时晚上还得加班。不少教师认为:学生作文只有精批细改,才能让学生知道以后怎么写。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