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文观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古代散文选本,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编者吴乘权其人,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3.
指出《新编古文观止》在译注方面的 2 9条错误 ,归并为五类逐条进行辨正纠谬 :译文与正文不符 ;译文用语不当 ;关键词语被误译漏评 ;译文不贴切原文 ;译文表达未尽其原意。  相似文献   

4.
《古文观止》在清朝是一部私塾使用的教材,现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文本。从《古文观止》的用字信息入手,分析其可以代表古汉语常用字的面貌,进而将其与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弄清《古文观止》用字的流向,了解其用字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时下面世的17种《古文观止》注译本在注、译方面存在一些错误。从训诂和语法的角度分析纠正这些错误,有益于读者,也有助于克服某些出版部门古籍出版的粗滥之弊。  相似文献   

6.
文章千古事     
千百年来,人的思想理念通过文章来传承。文章,不是物质上的概念,它的形式千变万化。重要的是它流露出的感情,宣告的理念,是它所代言的一个曾经存在的灵魂。因此,文章便是凌驾于时间空间之上的存在,即永恒。  相似文献   

7.
《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选文方式进行编排的、影响深远的语文教材。二者在选文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点,表现在都力求选入文质兼美的文章,主要是为初学者或自学者服务的,选文的文体和题材表现多样。同时,因为种种原因,两种选文在编排的顺序,选文的审美旨趣,选文应用于生活的路向,以及选文的时代特征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对我国当代的语文教材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出《新编古文观止》在译注方面的29条错误,归并为五类逐条进行辩正纠谬:译文与正文不符;译文用语不当;关键词语被译漏评;译文不贴切原文;译文表达未其愿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于1986年首先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后来,他们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关联理论对于翻译比其它任何翻译理论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大学罗经国教授翻译的<古文观止>英译本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罗经国译著《古文观止精选》选译《古文观止》中32篇经典散文,篇篇珠玉,备受赞誉。从"深度翻译"的角度剖析译著中的深度翻译策略,包括文本外的序跋、插图和文本内对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历史典故、传统习俗、古代哲学思想和天文地理知识的注释和原作者介绍,发现译文的深度化语境具有意义阐释、背景描述和跨文化沟通等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古典散文的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淘到了这本自以为还不错的好书——《新课标小学读本观止(古文)》。于是乎,六年级新学期伊始,我们的吟诵也起步了。  相似文献   

12.
对杜甫诗《偶题》进行分析,认为诗人从审美总体上,联系自己生平的创作实际,就诗歌的历史、理论和创作加以总结,是老杜最重要的诗论。  相似文献   

13.
陆平 《江苏教育》2009,(7):84-86
《古文观止》十二卷,清吴乘权及其侄大职编。乘权字楚材,大职字调侯,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此书是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启蒙教材,编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天。虽然全书只选了二百二十二篇文章,但却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又不囿于一家一派,相当广泛地选了一些名篇。选文以散文为主.但也收入少量的骈文。编排上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不按文体分类。入选的文章有三四千字的大篇,也有一、二百字的小品,但更多的是千字左右的文章,极便诵读、记忆。文章中用夹注的形式正字音,明字义,再说明某个词、某句话在文章结构、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文后附有总评,提点文章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李鼎的评论文章,该文称《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文教科书。并称《古文观止》是语文教育的“高原训练”,经过高原训练的学子对白话文自会游刃有余。作者在文中写道:中国语文与母语、汉语、中文等义,它是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族思维、民族品格、民族特质、民族智慧的奠基者、培土者。  相似文献   

15.
纪恬 《现代语文》2006,(2):26-26,37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据说当年越王勾践曾在上面种过兰花。兰渚山上有一亭,日兰亭。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著名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以及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在修禊后,宴集于兰亭,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被誉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16.
匡吉 《语文知识》2002,(1):35-36
祭文作为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上是赞颂死者的言行,兼寓哀伤之意;形式上则以四言或骈文为主。韩愈的许多祭文,笔法上虽然多有变化,但并未脱尽旧格。惟有《祭十二郎文》(现收入试验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内容上屏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骈为散,尽脱前人窠臼;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懋勋语), “情辞痛恻”(金圣叹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文绝调”。  相似文献   

17.
《易传》"十翼"之一的《文言传》,全篇仅近千字,分为"乾文言"与"坤文言"两部分,分别阐释《乾》《坤》两卦的象征义蕴。《文言传》在义理上广为引申,旁通四达,哲理意蕴至为深刻详明,而且其文章注重修辞,文采斐然,具有垂范后世的典范意义,被后代学者称誉为"千古文章之祖"。  相似文献   

18.
姚宏杰 《中国德育》2006,1(11):88-90
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种类繁多,不同历史时期曾涌现过各有代表性的作品。举其著者,两汉以下至唐,流传最广的当属《急就章》(或称《急就篇》);唐宋以下,《千字文》风行,与《三字经》、《百家姓》等共同构成儿童启蒙读物的主流。顾炎武讲:“汉魏以下,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自唐以下,其学渐微。”从《急就章》的衰歇到《千字文》的盛行,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蒙学读物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现有研究虽然多注意到这一点,但对其间的缘由及过程,似未  相似文献   

19.
20.
2013年9月,我校在高中三个年级恢复开设语文阅读课。为进一步研究解决高中图书馆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申报了"高中图书馆有效阅读研究"课题。最近本人在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古文观止》经典阅读活动,本文是此项活动的初期报告。经典阅读,是指以文学文化经典为对象的阅读行为。文学文化"经典"大体具有以下特征:主要指传统著作,也包括一部分现当代作品;这些著作或作品关心人的存在和内心感受,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深刻的体认和思考;它们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性,能经受住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能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认为,《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