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处欠当的注释。给课文生词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掌握词的用法,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那么,注释就不仅要说清词的本意,还要指出在课文中的用法。如不注释本意,只说明在课文中的用法,则应点明“这里是指……”,以免学生误会。《母亲》一课对“余裕”的注释是:“指充裕的时间”。“裕”本意是富裕、宽绰。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记叙的顺序”。 三篇讲读课中的任何一个“学习重点”都要围绕“记叙的顺序”来进行,不能游移于“记叙的顺序”之外。如在讲解《一面》的“外貌描写”时,要理出“外貌描写”的次序;在讲释词语的感情色彩时,要从叙事的顺序中把“感情色彩”揭示出来。 第二单元的教学突破口“记叙的顺序”,对第一单元的教学突破口“记叙的要素”来说,是纵向深入的。“记叙的要素”,只把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诸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包括三篇记叙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中心,用朴实简炼的语言,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上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组成本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训练记叙文读写能力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重点应当突出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掌握同语的正确搭配.同义同的辨析及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三篇课文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上.都注重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选材《我的老师》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选取自己感情最笃、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作为材料,回忆童年最敬重的一位女教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和《任弼时同志二三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部分新选课文简介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张芳红《短论两篇》本课是两篇短小的议论文。《失败是个未知数》在;日教材中出现过,这里着重介绍《起点之美》。《起点之美》由运动员在起跑线上表现的美,说到人生中种种起点之美,启示人们认识“对于人生...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共五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我的老师》和《挺进报》;三篇自读课文是:《橘子》、《山的那一边》和《刘胡兰慷慨就义》。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前一篇是:一、记叙的要素,二、词义的辨析和推断;后一篇是:一、记叙要素在文中的运用,二、词义的理解和推断。依据两篇讲读课文的四个学习重点,本单元教学选择的突破口,笼统地说应该是:记叙的要素——人物、地点、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由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德的《最后一课》、余心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孔子的《论语》(六则)组成。内容上都跟读书有关,前三课记事,反映读书生活;后一课记言,语录体,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除此而外,本单元的课文还有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记叙文,《最后一课》是小说。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的角度,都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是整个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两文都写了有关读书的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7.
新教材第五册在前四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注重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材中。这本书以议论文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议论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从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应把分析结构作为初中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的突破口。因为议论文的结构是议论文段落层次的组成方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论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体现了作者逻辑论证的思路。此其一。其二,教学课文是为了学生会写作文。而该单元的作文训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学这个单元,就应处处为学生的作文训练做准备,让他们通过范文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安排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谈骨气》、《弈喻》;两篇自读课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短论两篇》。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是理解议论文中记叙作用和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这是对第六单元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辨析异同,梳理说明顺序 说明文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在普及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独特功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科普说明文,它们或介绍一门新兴学科,或阐述某种规律,或介绍某一自然现象,门类不一,各具特色。要说明这些“内部组织”复杂的对象,光凭“抓住特征”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选择合理的说明顺序。“言而无序”,自然是一团乱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梳理和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即具备“读”说明文就能梳清说明顺序、“写”说明文能较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认清每篇课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的类型及如此安排说明顺序的优势(如何既考虑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又顾及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突破口 抓住本单元七篇课文的相同点(内容上的实用性、表达上的条理性、语言上的准确性),结合单篇课文进行具体分析、揣摩而领会、掌握文章的写作意图与方法,是本单元的突破口。学习这七篇课文不宜平均使用力量,重点应放在讲读篇目上,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自读篇目。在语言的实际运用方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食物从何处来》、《统筹方法》、《机器人》、《石油的用途》、《读书四法》五篇课文和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理解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二、继续学习说明事物的特点。重点、难点也是这两点,所以,单元的突破应该是说明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整单元的文字后,应首先让学生学习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然后用掌握的说明方法逐篇学习课文,最后再学习《说明的方法》,把单元知识作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教读课文的教学要点 《荔枝蜜》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记叙的线索和词语的搭配。怎样在教学中把握这个要点呢? 第一、引导学生阅读附录《记叙文的阅读》中有关介绍线索的部分。初步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线索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以及线索的多样性等问题。 第二、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去分析本课的线索。本课的线索,在课文“预习提示”中已明确指出。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要学生去背记这个结论,而应该去分析线索和文章结构、线索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关于结构,本课课后练习一提出了这个问题,教者要有意识的把这个练习题和线索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发展正是和文章的段落层次同步的,学生可从中领悟“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这一提法,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把握线索去分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突破口 一、把握灵便多样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六种: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本单元除了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之外,还灵活地运用了作诠释、引用、列图表、拟人、摹状貌等不常用的方法,此类方法的恰当运用是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特点而确定的。《死海不死》引用神话传说来说明死海的“不死”及其形成的原因,不仅增添了趣味性,也生动地展示了人们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统筹方法》配有三幅“箭头图”,简  相似文献   

16.
一、备课要求:1.因地制宜,根据教材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不仅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而且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2.备课时要根据课型特点,重视培养学生栽培、饲养、观测、记录、整理研究科学资料的兴趣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今秋使用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是在原来的试用课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次修订共选入八篇新课文,现把这八篇课文分别简介如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花朵呈现红色的科学知识,说明花朵的红色是由于它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赞美红花的鲜艳美丽、热情奔放,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说明花朵呈现  相似文献   

18.
谈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新课文山西省教委教研室张春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同统编教材第四册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1.保留的传统篇目在编排和分册上作了大的调整;2.新增了19篇课文,其中3篇教读课文,16篇自读课文。下面,仅从...  相似文献   

19.
第二册语文教材分五个部分、八个单元。教学中在以识字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不断掌握和积累词语,认识并理解词语和句子、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加强识字训练,培养识字能为第二册语文共出现生字四百一十四个。平均每课十个左右。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和汉字的笔画笔顺、常见的偏旁部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其教学1.关于认数。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将数的范围扩展到百以内。关键在于使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1)关于数数。首先要教会学生数数,通过数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例题使学生知道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从而了解“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明确计数单位(个、十、百)之间的十进关系;其次,在接近整十数的地方,比如当数到29、39、…、99,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在要进位的地方要演示清楚;最后,要注意使学生开始借助实物数,以后抽象地数,并能随便从某一个数起接着往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