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理解“倦、疲倦、陈列、错误、励志”等生字新词,掌握解词方法;认读“倦、列、租、杯、购、错、误”这七个生字,会写这七个生字。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偏旁“隹”;知道含有“鸟”、“隹”两个偏旁的字一般都与鸟类有关,月字旁含有“月”与“肉”两个意思:培养识字能力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认为 ,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生字即可 ,不存在创新的问题。其实不然 ,识字教学的实践证明 ,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在生字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识字质量十分有效的手段。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 ,思想精髓是自主发展。虽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生字 ,但可通过加强识字方法指导和渗透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灵活记忆 ;强调方法新颖独特 ,既与众不同 ,又富有意义 ,具有独创性 ,从而在字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识记字形的方法很多 ,诸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解…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生字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娃娃”“生字宝宝”,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在平时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书写“根”、“折”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背诵谚语;培养对谚语的理解感悟能力和阅读积累兴趣。  相似文献   

6.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集中识字、随文识字、集中与随文识字相结合方法,已成为目前识字教学的主流。依据不同语文课文类型和学情,采取“营造识字情境,遵循汉字特点,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学策略集中识字。也可采取“读文本时,以句子带生词,以词顺承认识生字;学段落时,抓关键词语感悟内容,以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字;巩固总结时,以情节性提问入手,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运用生字”的随文识字策略。二者即可独立应用,也可相结合互为补充应用到识字教学实践中。科学运用识字策略教学,学生识字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学习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识写“摘”、“捧”、“懂”: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生字新词,抓住关键词语充分朗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感情:学习运用构字特点识字,并把汉字写匀称。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手》以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大地新绿、小鸟欢歌的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光、春色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生字较多,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巧用识字方法,帮助学生降低识字难度,突破本课的识字难关。一、随文识字初识记第一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及所在的句子读准音;第二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再次接触这些生字词的句子,在正音的同时,理解字义、词义。可设计如下环节:1.动手做标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躲藏”起来的“生字朋友”找出来,联系以前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记住生字的样子。2.动口读字音———个…  相似文献   

9.
自制生字扑克学生自制扑克型生字卡,在课堂中小组内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谁先把手中的汉字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小能手”。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学生经常欲罢不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我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制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我当小老师”的游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用不同的方式教给其他同学,如:领读、组词、说句子等,一个接一个地教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老师。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生字,而且…  相似文献   

10.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1.看实物、图画导入。如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再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学习生字。2.听声音导入。如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声音辨别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字观:步调一致学生字 几十年来,大家都习惯地认为:“生字表”上规定的就是“生字”,教材上有明确要求的就是“生字”。当然,课改前后,语文教材中的“生字”有着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新教材都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有“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两种,  相似文献   

12.
1.掌握构字规律。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动脑筋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说“主”字的点挂在腰间,就变成玉。学习“园”字时,有…  相似文献   

13.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朱老师。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地说 :“我是×××。”这样 ,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 ,我就相机出现生字 ,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朱老师、名字、我”。又例如 ,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猜…  相似文献   

14.
一、二年级识字量很大,每学期都要认读400多个生字。刚开始,因为学生认字、记字太慢,我就常抱怨:这么多的生字,学生怎么记完哪!后来想出一个“好”办  相似文献   

15.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我采用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生字。1.求异同巧识字。学生之所以容易写别字,是因为这些字有相同之处,可采用同中求异识记法识记生字。如,区分音近字“飘”和“漂”,跟“风”有关的用“飘”,如“飘扬”,跟“水”有关的用“漂”,如“漂洗”。“佰”和“伯”(“伯”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bó”)有一个读音相同,形相近,都与“单人旁”有关,很容易误用,区别它们要从字义上去理解。2.编顺口溜巧识字。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  相似文献   

16.
1.认识本课“万、复”等12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机械记忆的识字教学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可能使学生形成不爱学习生字、讨厌生字的不良倾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学中我采用初见渗透、迁移理解、巧学字形、纠错规范、拓展巩固五个学习步骤,并以主动为经,渐进为纬,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学习劲头,使学生乐学、愿学,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激励学生,乐读课文,在读中渗透性识字现行教材所选的课文,篇篇是精品。为此,上课时,教师应先通过激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先与生字见第一次面。然后再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与相应的词语用“———”画出。这样,学生通过与生字的第二次见面,便会对生字产生初步印象,而且在读中会对处于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生字的字义及相应的词义亦有所领悟。2.让学生利用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迁移识字在学生对生字稍有领悟后,应“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同一个生字,学生在读课文时能“溜”下去,可在另一环境中学生就不认识了。为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识字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过阅读一些带拼音的课外读物或播放一些有趣的配有字、词、句的画面、图片...  相似文献   

18.
一、画面导向认识生字画面导向认识生字即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 ,充分利用插图 ,通过问题的导向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拓展与深化。问题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探索、发展的导向思路 ,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多维开放状态。例如 ,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的生字“玉米”的“玉”和“土”时 ,先出示挂图 ,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画上的字怎样读。通过看图 ,一生说 :“图上画了玉米。”然后 ,让该生到黑板前写这两个字 ,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 ,认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再比较“玉”和“土”的异同。学生通过观察 ,最后发现“玉”字是“王”字里加一点 ,…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快乐,在有意识的“玩”中调动记忆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识字教学既充满趣味,又效果良好。找字朋友。告诉学生生字表中的字朋友藏在了注音的短句或短文中,看谁能尽快找到它们,认识它们。一个“藏”字使学生有了和朋友玩捉迷藏的感觉。他们兴高采烈地画出生字,读准字音,并通过读老师的生字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朋友最多。病字门诊。给字添一笔、减一笔、调换偏旁的位置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于是…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以往在识字教学中也强调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过程中 ,往往出现为识字而识字的现象。如为突破词义教学这个难点 ,教师们采用了“语境创设法”、“实物印证法”、“态势展现法”等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印证课本上出现的生字新词所对应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情态。如教学“玉米”这个词 ,只要求学生怎么读、是什么、怎么写就算经历了识词过程。这样的认识活动使字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脱离了学生的兴趣 ,掌握生字成了毫无乐趣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要把词装进儿童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