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己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朱俊 《生物学教学》2003,28(10):52-53
新的课程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新的《课程标准》也将研究性课题正式列入课程结构中 ,这一重大变化在高考中必会有所反映。但在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处理研究性课题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不强 ,所以本文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1 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旨在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内容 ,从而确定课题。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对于一个研究性课题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分析 ,因此也就无法去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因此在研究性课题的专题复习中重在加强对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4.
"辩论课"是这样一种课堂类型:一个新课题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在教师指导下,用学生展开辩论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辩论使学生把所学历史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达到提高认识提高政治觉悟的目的.辩论课要是运用得适当,教学过程组织得好,它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三结合";并且会成为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目前,许多中学历史教师都在运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收到了效果.下面谈一谈我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论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敏 《化学教学》2005,(11):1-3
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课题研究”,并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主题,并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教法一一、读中整体感知1 投影出示霍金的头像及有关霍金的生平卡片。2 出示课题 ,质疑解题。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3 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主线 :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我怎样的启示?二、读中有所感悟1 霍金向命运挑战 ,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 ,找出文中一句话来回答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此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读引向探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上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重点句子 :“霍金向命运挑战 ,不仅仅是指他能…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因此 ,开展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 ,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内容 ,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进行实践。现就研究性课题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意义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青年学生能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面对外来"动漫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挑战,发现、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坚守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就是延续历史文脉,就是传承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是在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对国家和历史负责,就是在延续国家和民族的魂脉.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与高考能力要求,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教研课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考生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更是高三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成绩,重点应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们在小学中实施了一项题目为“微笑教学”的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课题的提出当前,在小学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学校欺负”行为,甚至有“校园伤害”现象。例如,师生冲突,教师谩骂、侮辱学生,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针对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我在调查研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历史课堂中进行兴趣培养的课题实验。一、课题实验的背景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趋向于能力的提升而不再强调历史知识的整体性,致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不断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论辩问题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中,不能将许多结论当作定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将其视作发展着的学说,辨证地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其创造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哲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CDCER模式,是指高中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课题,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与体验,形成和完善历史知识结构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整个教学活动分为五个步骤,CDCER分别是下面五个步骤的英文缩写。一、选择课题(Choosinganewtask)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同一般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区别就在于由学生自主地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大体轮廓后,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根据自愿的原则成立课题…  相似文献   

15.
自南朝唯物主义无神论者范缜以落花喻命以来,历史上许多文人相继作出回应.感慨“贵贱偶然,命同落花”,表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偶然观。联系历史与现实,命运偶然观应该有其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在进行愉快教学、创新教育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风和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画廊靓丽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有三:精明能干;争强好胜;大胆泼辣。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脆弱、消极;郝思嘉执着、坚强。她们的性格和家庭背景相似,但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王熙风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郝思嘉的“正剧”命运(新生力量)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9.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严峻课题。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历史命运的反思,又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命运,固然可以分别加以考察,象目前许多论著所做的那样,但若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来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就会停留于现象的描绘,其思考缺乏命运的深度和力度;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来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就会陷于抽象,缺乏历史感和现实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