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特讯】高考备考训练试题,固需摹效高考,然而,更需冲破摹效藩篱。摹效积累经验,或可对付已知和确定性。然而,倘若不去突破、创造、超越,而是一味摹效(甚至拾人牙慧抄来拼去),仅止于形成教条式信念,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昧于察觉,一旦遭遇“黑天鹅”,不惊慌失措才怪。为切实引领并服务于高考备考师生“摹效与超越”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因此策划组织,约请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地实力派中青年历史名师,编写了《摹效与超越:高考历史备考设计400题》。编写原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考特讯】高考备考训练试题,固需摹效高考,然而,更需冲破摹效藩篱。摹效积累经验,或可对付已知和确定性。然而,倘若不去突破、创造、超越,而是一味摹效(甚至拾人牙慧抄来拼去),仅止于形成教条式信念,对未知和不确定性味于察觉,  相似文献   

3.
好的高考训练题是提升高三备考效能和水平的必需品。好的高考训练题,是对高考试题的“摹效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重视原创,汰沙拣金,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 试题内容重视知识的贯通与联系,摹效现行全国及自主命题省市试卷的题型风格,满足各地考生的需要;以摹效为基础实现创新,注重历史教育新思想在高考备考试题中的有机渗透,凸显应对高考新变化的创造性色彩,既是重要着眼点,也是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办博,有效办刊,刊博互动,服务教育”,本刊编辑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上设立了“定期研讨”栏目,开辟了以“高考(中考)临考:历史如何有效备考?”为主题的讨论区,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讨论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方方面面,是教师们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总结、智慧展现。经过对参与讨论的博客文字和电子稿件的整理,现将精华选登在这里,期望与广大面临高考(中考)的师生共享成果,相互借鉴,以促进备考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取得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6.
在新高考改革逐步向全国推行的大背景下,历史科目的选科热度陡增,迫切需要整合备考策略,推陈出新。文章基于以往的备考经验,结合新课标(2017)要求及全国卷真题实例,论证得出高考历史备考应坚持要素,调适内涵;坚持宏观把握考查边界,调适序位;坚持“生本”“人本”情怀,调适技法的主要结论,可以为高考历史备考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哲 《广东教育》2006,(9):58-60
2007年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新高考必然与新课标互相呼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朱汉国教授指出,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以往相比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三是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那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2007年高考会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对考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全面考查不会变,备考时一定要守住这个根本,同时在备考的目标、任务、视野、路径和策略上主动适应新高考、以下提出四个备考建议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历史高考对知识内容的要求,根据历史备考内容繁多的特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历史非主体部分知识的复习作一经验总结,提出历史高考复习有效的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历史高考对知识内容的要求,根据历史备考内容繁多的特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历史非主体部分知识的复习作一经验总结,提出历史高考复习有效的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考复习中的“热点”,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现实中的热点或焦点问题相关的历史事物;一是指高考命题几率较高的历史事物。热点专题复习是高考备考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在考前一个月内进行。可以说热点复习的效度和准度,与考生的高考成绩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冲剌阶段如何进行高考历史备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高考历史备考经验.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思路的分析与思考.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期与同仁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2.
学生年年参加高考,教师届届都在备考。谈起高考,不少学生“怕”高考,备考情绪低靡,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厌”高考,恨没有点石成金之功而使考生一朝成名名扬天下。究其原因,与教师高考备考理念的正确与否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深人分析并剖解高考备考理念的种种误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新课程实验,2007年,四省的历史高考卷“千呼万唤始出来”。下面就2007年广东历史卷发表一些看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考。  相似文献   

14.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且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能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理性备考、高效备考、有序备考。  相似文献   

15.
单冬旺 《成才之路》2014,(22):62-63
新课改后,传统的高考历史备考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考试。因此,应立足过去备考思路,针对课改后高考命题的特点对高考历史备考思路进行拓展,重点从基础知识训练,史料阅读,高考命题研究及学生心理指导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当我离开高考阅卷场的时候,心中充满欣慰:这不仅仅是我指导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路与试题有吻合之处,更重要的是,我为高考历史试题叫好: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考查考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今年的高考试题与往年类似,  相似文献   

17.
学生年年参加高考,教师届届都在备考。谈起高考,不少学生“怕”高考,备考情绪低靡,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厌”高考,恨没有点石成金之功而使考生一朝成名。究其原因,与教师高考备考理念的正确与否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深入分析并剖解高考备考理念的种种误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学历史高考试题中频频渗透考查中学教材中尚未编入和纳入的“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史学新理论知识,使中学备考师生普遍感到难以适应。本文通过分析近年高考原题,结合当前史学理论动态,认为中学师生要抓好高考备考,必须关注史学新理论及史学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9.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是说柳条发芽时节,人们插柳戴柳以辟邪。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材料反映的现象应在 A.立春 B.春分 C.清明 D.芒种  相似文献   

20.
“数学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核心标准,一次性闭卷测试来决定胜负的,因此,高考复习要以解题训练为中心,并最终表现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核心的解题教学,其有效性直接反映在复习备考中教师的选题上.然而,在笔者对“高考复习备考中如何进行有效选题”的视导调研中,却发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选题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