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三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抗原呈递功能最强,利用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由于这种细胞具有成熟和迁移同时进行、抗原摄取加工和呈递分时间段进行等特点,此外,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面临许多问题。树突状细胞在抗免疫排斥方面也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树突状细胞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李喆  刘晓菊 《教学考试》2023,(51):31-35
<正>免疫调节专题涉及知识复杂,学生在学习和做题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问,本文通过相关例题的解读来解决疑问,旨在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去除错误认知。1.免疫细胞的起源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考试题目中涉及的免疫细胞名称多样: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NK细胞等。其中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是用细胞形态结构或分子标志来区分的;吞噬细胞指的是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都属于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简称APC)是具有摄取、加工抗原并呈递给其他细胞功能的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上述细胞从起源与分化角度来系统归类如图1。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激发机体初始免疫反应和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至今对猪DC的了解较少.本研究从猪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150ng/mLpGM-CSF和100U/mL pIL-4,体外培养6 d后诱导出大量DC,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其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呈毛刺状.猪DC的体外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许多病毒性疾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疫苗载体,已被应用于多种疫苗的开发,但目前对于该病毒在抗原提呈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少。为阐明新城疫病毒感染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时的关键抑制因子,本研究将新城疫病毒疫苗LaSota株作为抑制剂对树突状细胞进行预处理,并用细菌脂多糖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活化,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感染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依赖的方式抑制树突状细胞中白介素12p40(IL-12p40)亚基的表达,从而抑制IL-12的活性单位IL-12p70的合成,致使树突状细胞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6型白介素(IL-6)分泌下降。同时,细胞因子的下调促进了新城疫病毒从树突状细胞向T淋巴细胞的传播。此外,不同毒力型的新城疫病毒均表现出抑制活性。综上所述,新城疫病毒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互作的强度,从而促进病毒的增殖与传播。因此,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城疫病毒的新型免疫抑制机制,同时也为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改进提供...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树突状细胞核蛋白1(DCNP1)的基因序列,通过PCR体外扩增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DCNP1,与GFP结合后转染细胞表达,通过对全长的树突状细胞核蛋白1(DCNP1)及其缺失突变体进行真核表达,分析其117-119aa序列对DCNP1核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17-119位氨基酸对该蛋白的核定位是必须的,缺失该部分的突变体在真核细胞中丧失了核定位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14,(9):77-77
据科学网2014年4月21日援引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课题组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组成联合研究团队,用基因芯片和深度测序技术,分析了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lncRNA)在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非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 DC)过程中的表达谱变化,首次发现一个选择性存在于人体DC的lncRNA,并将其命名为“树突状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lnc-DC)。  相似文献   

7.
AIDS系由HIV感染人体所致。由于HIV的特殊性:易突变,双链RNA病毒,直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侵染T_H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特定的传播途径等,人类在研制相关疫苗时面临极大挑战,迄今还无法治愈AIDS。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有许多树突样或者伪足样突起,可以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介导免疫耐受,当机体受到外界侵袭时发挥重要防御作用.骨性关节炎发病的典型表征是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DC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DC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同时,DC是体内进行交叉激活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可以使外源性肿瘤抗原激活CTL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文章从肿瘤细胞对于DC在不同阶段的抑制作用以及DC对于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两方面列举DC与肿瘤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况,以说明DC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免疫学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的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表彰三位免疫学家“发现先天性免疫激活新机制”和“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08,(12):72-72
据新华网2008年6月3日消息,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审良静男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名为LPDC、存在于小肠黏膜内的新树突状细胞,在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内的病原菌如果企图通过小肠黏膜,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循环,LPDC细胞表面分泌的蛋白质TLRS就会产生感应,从而启动攻击病原菌的免疫系统,并催生合成抗体来抵御病原菌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国际顶级医学杂志<自然免疫学>2004年11月号发表了一篇有关"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控功能"的文章,这是该杂志首次发表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创新成果.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肯·萧特曼在同期杂志发表评论:"这是一项令该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新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疫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离CH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树突状细胞(DC),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分析评价冠心病(CHD)患者DC的功能状态,结果表明,CHD患者DC处于激活状态,此可能是CHD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算法DCA(Dendritic Cell Algorithm)是人工免疫学理论中危险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在危险模式入侵检测系统中使用利用改进的DCA算法对实时异常数据进行的检测,使用KDDCUP99常用的网络入侵检测数据对模型和其他入侵检测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DCA算法的检测模型降低了误报率,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与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人肝癌细胞总RNA电转染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其对混合T淋巴细胞的体外激活效应。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其成为DC。Trizol一步法提取人肝癌细胞总RNA。通过电转染法将人肝癌细胞总RNA导入DC内;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实验,获取DC激活的特异性效应T细胞。用MTT法测定效应T细胞的增殖率。结果:电转染方法可将人肝癌细胞总RNA导入DC;电转染前后DC分子表达无显著差异。转染了人肝癌细胞总RNA的DC可特异的激活T细胞且增殖率明显增强(P<0.05)。结论:电转染为人肝癌细胞总RNA导入DC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转染了人肝癌细胞总RNA的DC可特异激活T细胞。  相似文献   

16.
概本文简单介绍了最近发表在《肿瘤细胞》(Cancer Cell)上的一篇关于如何提高乳腺癌化疗疗效的文章。这篇文章发现了乳腺癌化疗可以导致促肿瘤生长的巨噬细胞数量的增多,这些巨噬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白介素-10(IL-10),从而抑制肿瘤内树突状细胞 IL-12的产生,由此抑制具细胞毒性的CD8+T细胞的功能,最终降低化疗疗效。除此之外,文章还证明了阻断 IL-10的功能可以促进乳腺癌化疗效果。这篇文章因此提出了可以降低乳腺癌化疗耐受的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细胞免疫治疗相关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伦理学实践及现状,为规范我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伦理标准提供参考。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普及,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如各种基于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治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一些相关的伦理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坚持基本伦理原则,有效指导并解决相关临床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保护受试者权益,是目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与之相关的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分析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相关伦理学实践及现状,以期为规范我国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伦理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5-HT和胃泌素共存与否.方法应用已树脂封片的成人胃窦粘膜5-HT细胞再行双重PAP法显示G细胞的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5-HT和胃泌素的双重染色.结果5-HT细胞多散在于粘膜的中下1/3,呈棕褐色,形态多样,常见有突起的细胞.G细胞呈带状分布于粘膜的中1/3,大部分G细胞为蓝色,呈圆形或锥体形.有时可见5-HT细胞和G细胞相比邻,有趣的是可见少量细胞为蓝黄混合色.结论在胃窦粘膜幽门腺内分泌细胞中,可见5-HT与胃泌素的共存.  相似文献   

19.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显微技术对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垂体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裸裂尻鱼垂体为心形,背腹型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神经垂体由神经分泌纤维和垂体细胞组成,垂体细胞分为纤维垂体细胞和颗粒垂体细胞,神经垂体中微血管发达.腺垂体可区分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位于RPD的ACTH细胞和PRL细胞,PPD的GTH细胞、GH细胞和TSH细胞,PI的SL细胞和MSH细胞。  相似文献   

20.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