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研究以新疆大学哈语专业学生为被试,运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来研究被试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状况,因变量为反应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及结论:在实验一中同语言和跨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缩短,出现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实验二中同语言条件下学习阶段与测验阶段被试出现了同语言的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没有出现跨语言长时重复效应。结论:非熟练汉—哈双语者哈萨克语与汉语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词汇表征是独立储存的。实验结果支持了共同存贮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今天,研究者们针对双语语义表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介绍了目前关于双语表征的几种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平衡维汉双语者,以分类学关联词为材料,运用翻译启动语义归类任务,考察了维汉双语者语义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从L1维语到L2汉语的启动效应要大于从L2到L1的启动效应,出现了显著的翻译启动效应,并且这种启动效应是非对称的。对翻译对等词而言, 被试对L1词汇的意义掌握得多, 对L2词汇的意义掌握得少, 表现出概念表征的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会引起翻译启动效应的非对称性,符合意义模型。  相似文献   

4.
双语语义表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表征尤其是两种语言在头脑中的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以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即“同一表征说”和“独立表征说”为出发点,阐述了词汇联想实验、双语Stroop效应实验、跨语言的语义启动实验、神出鬼没经心理方法、脑成像技术等实验研究的研究范式、理论依据和实验假设,及其实验对语义表征理论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近几十年来有关双语语义表征的三种理论 :共同存贮理论 ;独立存贮理论 ;混合理论。同时介绍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方法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并列中英双语者在隐喻理解中的强化和抑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跨语言启动效应实验与隐喻理解中强化和抑制机制作用的正启动和负启动实验相结合,考查作为一般认知机制的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隐喻中的作用,以及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是共享同一个概念表征还是各有其独立的概念表征。结果发现强化和抑制机制在双语者理解一语和二语的隐喻过程中同样发挥作用。喻体中与隐喻有关的本义特征受到强化,喻体中与隐喻无关的本义特征会受到抑制。在跨语言的情况下(英- 中,中- 英)也发现了强化和抑制机制的作用,并且跨语言和同语言情况下对探测句的正启动和负启动作用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双语者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在概念层面为共享表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选取49名会讲汉语和民族语的瑶族儿童为被试,通过跨通道语义启动的颜色判断和真假词判断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双语语义的表征方式.结果发现:1.在瑶语与汉语两种语言里,瑶族儿童的优势语言为第一语言(L1)瑶语;2.从语言发展看,瑶族儿童瑶语的第一语言优势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3.瑶族儿童的L1对汉语(L2)产生了明显的启动,这说明瑶语和汉语有很强的语义表征联结,支持了语义的共同存贮理论.  相似文献   

8.
隐喻修辞的运作与人类的思维功能是相似的,它能够同时引发概念性逻辑辞格和符号语义辞格的偏离。通过隐喻思维可以系统地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第二语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双语语义表征理论的分析,探讨了语义表征混合观、混合表征的顺应性。认为语义表征的方式是顺应不同交际者的交际需要,根据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两种语言的距离进行选择。即语义表征方式,部分取决于两种语言的语义系统的特点,部分取决于语义使用的频率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语义启动实验的基本思路,通过语言内和语言间不同水平的实验,采用典型的启动效应的实验方法,考查不同熟练度对蒙族双语者英语表征的影响。结论:(1)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的英语表征都存在语义启动效应;(2)不同熟练度的蒙族双语者都存在L1-L3、L2-L3的语言间启动效应。L1-L3、L2-L3之间的连接强度要高于L3-L1、L3-L2的连接;(3)不同的熟练度会影响双语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4)蒙语和汉语都是蒙族双语者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双语词汇表征的几个模型以及与各模型相关的一些实证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双语词汇表征研究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人们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更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cinreich首先从宏观上提出了双语的两种语言问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型,但此种类型的划分以及据此通过实验研究而建立的双语词汇表征模型采用的是用一元化的观点,不能正确反映语言间的关系。在确立了双语两种语言中词汇联系与概念联系并存之后,双语词汇表征模型从基于语言特征和基于双语语言水平的两种模型的对立发展到语言因素与双语语言水平因素并存的模型,实现了模型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为探讨语言的加工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启动效应的实验范式,语义和语音两种不同加工水平的试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中英双语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学生38名。结果发现:在基于语义的范畴判断任务中,当启动刺激(英)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启动刺激(中)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义联想关系,即与实验一对等的跨语言语义启动试验,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而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启动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二);当启动刺激(中)的翻译对等词和目标刺激(英)之间存在语音相同或相近关系时,采用基于语音的词汇判断任务,也得到了显著的跨语言启动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大学生程度的中英双语者来说,他们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既直接通达语义概念表征,又可以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表征为中介再通达语义概念表征,与Kroll等提出的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认知的角度来看,中观结构是构建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重要环节。传统词典学结构理论对中观结构缺少必要的重视与阐述,而传统双语词典目的论又忽视了词目译义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文章分析了中观结构在激活自然词汇语义网络,帮助语义认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它在双语词典译义系统中的主要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双语心理词汇表征是渐变发展的。双语者一方面通过二语目的词汇输入构建出习得该词的心理词汇模型,另一方面这个已构建的心理词汇模式受到目的词汇的输入的种类和刺激强度,以及学习者内在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不停地进行调试、发现、改变。词汇掌握水平越高,二语词义层和概念层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  相似文献   

16.
双语记忆表征研究主要探讨两种语言是如何在双语者的大脑中进行储存和组织的。先前研究围绕着上述问题、运用翻译等范式、以成人双语者为被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文章重点介绍了双语记忆表征现代研究的几个新视角,包括运用基于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双语记忆加工的过程、关注双语者掌握的两种语言词汇的意义量差异所造成的记忆表征的差异以及将第二语言获得年龄效应引入到双语记忆表征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17.
"我是回民,我不会吃你的",这句话中蕴涵着深刻的隐喻意义。本文从隐喻意义的识别和推断,对隐喻理解过程中意义的模糊性和民族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语义变化的主要机制,是用具体熟悉的概念去建构抽象、无形的经验域的概念的手段。语义变化是隐喻在概念系统中跨范畴映射的结果,隐喻映射的来源是基本等级概念和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山寨"语义非常丰富,可适用于诸多语境,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重要的语义理据,在"山寨"语义衍生与泛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隐喻认知的视角,分析了"山寨"语义泛化的路径,并对"山寨"语义、构词方式、词性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及物性隐喻是功能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及物性隐喻理论,提出英语动词隐喻否定概念,探讨英语动词隐喻否定特征及其表达类型,并从英汉对比和深层语义结构分析角度提出英语动词隐喻否定的理解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