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荣 《现代语文》2009,(10):26-28
左棻的《离思赋》围绕与亲人隔离的遭遇大力宣泄其孤独凄苦之情,在文学史上比那些多为待临望幸之怀的宫怨诗赋更富有情志。它所揭示的女性生命和精神所受到的戕害的内容以及强烈地摆脱人身束缚,追求独立人格的进步精神是女性文学的深刻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女性角色的刻画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些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共同塑造了被压抑的女性体验。《所罗门之歌》展现了觉醒过程中的重重困境——不稳定的“姐妹情谊”、不彻底的觉醒,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传承的代际断层,莫里森传达出了对黑人女性觉醒之路的关切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女人》组诗是翟永明公开发表的第一组诗歌,在组诗里,诗人用特有的视角思考女性主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尝试寻找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试图用性别对抗的方式攻破女性自身的局限。诗人虽未彻底打破女性之"狱",但其开创性的探索精神,使《女人》组诗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4,(1):35-42
《十日谈》关于教会腐朽与淫乱生活的批判是中世纪教会真实生活的写照,并不是作家出于文艺复兴的时代需求而刻意夸张的结果。通奸叙事是对典雅爱情中柏拉图之爱的一种补偿,市民伦理从理想主义的精神之爱升华为理性主义的性欲之爱。在女性异端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女权运动的萌芽,作品歌颂了女性的美德。同时,作品所传播的人格平等思想受到了基督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印度当代文学的优秀之作,《微物之神》没有对印度殖民及后殖民时期的历史进行全景式展现,而是高度关注西方体制和本土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女性命运及其抗争,让原本处于边缘地位"失语"的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正视自己生命主体的存在,打破在压迫中精神和肉体上的习惯性"沉默"。这也正是作者洛伊所渴望的印度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长恨歌>通过女主人公王琦瑶几十年的风雨遭遇,揭示了一个女性与城市的故事,笔者认为作品从城市精神、日常精神、女性之梦三方面阐发了关于城市女性精神向度的思考,体现了城市女性的时空观及生存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玩偶之家》与《秃头歌女》属于不同风格的剧作,但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精神思想等主题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剧中女性人物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社会女性精神受奴役,内心孤立无援的典型代表。生活的孤独和心灵的孤寂在女性主义的意识下引起内心世界的挣扎,而思想的觉悟必将引起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 ,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 ,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 ,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 ,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 ,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马淑娟 《海外英语》2011,(10):283-284
该文试图从成长主题这一视角分析《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女主人公麦琪在精神成长之路上所遇到的困境,进而揭示造成这些困境的时代原因,以此为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发展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小说所描写的女性群体是个不同以往华语文学创作的另类存在,她们人格独立,精神畅达,厌恶枯燥乏味,追求人生乐趣———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张扬着自身的生命之美。这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但是王小波笔下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也为我国当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抹充满活力的亮色,并在彰显作品文学魅力、反映作者女性观的同时,更进一步折射出王小波本人全部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11.
阎真的小说专注于对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刻画。《曾在天涯》关注的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的精神漂泊困境;《沧浪之水》聚焦的是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精神根基和价值观惨遭解构的具有传统信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境遇;《因为女人》则主要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和价值信仰的毁灭。  相似文献   

12.
华夏女子中学是1996年创办的一所公立的、面向全市招生的完全女子中学。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培养‘求真向善、秀外慧中’,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现代女性”的育人目标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以往对艾玛的看法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她耽于物欲与淫乐。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艾玛在物质与感性的色彩的后面,还有追求理想,敢于行动,渴望纯洁的两性之爱的心灵的契合,世俗与精神两方面都追求饱满的特质。艾玛身上的某些特质是女性所共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妇女主义的倡导者艾丽斯·沃克曾明确指明妇女主义是针对黑人女性独立而提出的。它同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第三世界女性精神独立的许多问题。本研究以妇女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紫色》和《沙漠之花》为文本研究对象,发现这两部作品对于黑人女性所面临问题的相似处理方法体现了后世作家对前人写作传统和女性意识的发展,为更好地理解黑人女性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饱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虹艳 《红领巾》2004,(2):78-81
每一种文体的发展史都联系着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反照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的变化.选择文体就是在选择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写作来说,选择散文这种文体就意味着女性主体面对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所坚守的先锋姿态;而在女性散文的终极意义上,则是言说方式与生命形式的等同,从而使散文写作超越文体限制,达到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17.
王昌龄七绝表现了隐藏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精神体验。其实质是借女性之口而道出男性之心,即诗歌写出的是男性对“家”的眷念和回归渴望,以及进行此种表达的尴尬与矛盾。  相似文献   

18.
四川绵阳作家安昌河的《羞耻贴》通过一系列女性的身体叙事揭露了女性所遭受的来自于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与精神进行奴役与统治的本质,同时凸显了被规训的女性以身体为基点对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男权所作的生命抗争。可无论是被驯顺的女性还是反抗的女性,都摆脱不了其共同的悲剧性宿命。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作家对女性的深切同情,并对女性悲剧性宿命的缘由进行了探寻。但文本以苦难、宽容、奉献的如大地母亲般的女性形象来原谅与宽容男权社会所施加于女性身上的罪与恶、命与运,来抵达两性和解的文学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言之,作家男性中心的意识也因此而显露无遗。总之,女性身体在《羞耻贴》中成为了父权规训与女性反抗的场所与主体。  相似文献   

19.
<时时刻刻>是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第三部小说,通过对女性书写严肃的戏仿来展示20世纪女性的精神生态.女性在生命意志上同自然的融合与在现实中同自然的疏离正体现出女性的精神困境,她们对灵魂深处的挫败感的抗争突出表现在对"性别超越"的渴望上,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双性恋"倾向即是如此.坎宁安由对20世纪女性精神生态的考察来反思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成果,生态精神渗于其间.  相似文献   

20.
李裘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211-212
后新时期三位女性作家对婚外情的叙事,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张洁"精神之恋",张欣"现实的悲剧",徐坤"女性玩转婚外情",一步一步地展现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