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翎  赵飞 《贵州教育》2013,(2):33-35
全国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已经落下帷幕。活动中赵飞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得到了与会老师的热议。"来自贵阳的赵飞老师执教《刷子李》一课,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导读,明确学习要求;再自主阅读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着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侧面烘托、细节刻画的精妙之处,抓住曹小三的态度变化‘半信半疑——相信——不信——完全相信’,体会文章‘一波三折’的表达方式;最后借势补充《泥人张》片段阅读以及推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引导学生体会文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此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研究性阅读”理论,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引导学生以“走近‘抗美援朝’那一个光辉的时刻”为研读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课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战争概况中丰富了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推敲词语,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常用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涵咏文本之情味,进而习得语言规律。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其中“掠”字用得非常准确传神。一位老师教学时,引导学生试将“掠”字换成“飞”“窜”等字进行比较,再配以相关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4.
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是新凤霞写的《万年牢》。学习这一课时,有个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在第四自然段‘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一句中,‘甩的’的‘的’字应该是双人旁的‘得’字,我认为是书上出错了。”我认真地看了此段,当时发现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可是教科书会轻易出错吗?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并请他给老师留一天的思考时间。  相似文献   

5.
“字字末宜忽,语语悟其神”,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功夫很有必要。笔者在教学《春》一课时,围绕“偷偷”一词进行了一番“开发”工作,效果较好。“‘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有哪些词用得比较生动?为什么?”“‘钻’,一个‘钻’字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如  相似文献   

6.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什么是真爱。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的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  相似文献   

7.
陈兰 《基础教育研究》2010,(5):33-33,35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以问题“你从文中哪些语句读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来统领全文,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体会。交流时学生的回答重点集中在“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和“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两个句子中,于是教者紧扣三个关键词语“全然不顾”“奋然”“人墙”,引领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使词语鲜活丰满,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8.
赵珈瑜 《学周刊C版》2011,(1):200-200
听一位教师上梁实秋的《鸟》,让学生体会“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中“唤”字之深意时,这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为什么不是从梦境中叫醒或喊醒,而是用了‘唤’?”“早上唤醒我们起床的是谁?”“你能从‘唤’字里读出点什么吗?”从学生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已经跟作者产生共鸣,对文本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定层次。  相似文献   

9.
李莹 《小学语文》2014,(10):38-42
《珍珠鸟》足语义S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人类的伙伴”,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份浓浓的情意。  相似文献   

10.
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对这道题给出了示例:‘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  相似文献   

11.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名家名作,单元语文要素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运用比较策略,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习得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看来,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以及把握全局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时,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效果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局部,似乎更为重要。比如,《赤壁之战》中“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一句中的“禽”字,孤立地讲,只能让学生知道“‘禽’通‘擒’,捉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一、“文中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课文导学系统的改进尤为显著。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全册教材精读课文共24篇,除两篇《古诗两首》外,其余22篇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插入了提示语,共有30例。这30例提示语,从语言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4.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于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读完许奇峰老师《在文学经典阅读中积淀祖国传统文化——执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感》一文(见本刊2007年第7期),很佩服许老师有如此深的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许老师对教材的深度拓展和挖掘,使得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三’字文化”的渗透,对“名著内涵”的体会,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名著《西游记》,对其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意义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要把握好读写结合的联结点。教师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课中的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写提示语,以读导写,从而达到了高效读写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课文中“球”字排在绿线内,是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复习时拿卡片随时抽查,班里学生都认识,效果不错。然而,当学到第9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时,学到了“求”字,问题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将其作为语文要素,按照一定的序列融入中高年级的多个单元中。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是名家名作,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作家的语言特色”作为主线,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种方法,在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思考、探究中体会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拨响学习的情感之弦。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远行》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强。教师教学本课应该抓住提示语,引导学生走入角色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20.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