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句话启示我们: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中始终不忘文章的读者,为读者而创作。在作文写作中,我们至少有一个读者,操纵着作文“生死大权”的读者——作文阅卷老师。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就重要性而言,写作教学将独占鳌头。写作是人的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是人的言语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确立这样的观念和信念:每一个人都是言语天才。在写作智能层面,文从字顺是必要的,但不重要。文从字顺是言语生命平庸者的执照。文从字顺,意味着什么言语天性、个性都视而不见,什么言语才能都一笔勾销。在语文教育中,言语生命天性、个性的养护始终是第一位的。丢失了言语天性、个性,言语生命便苍白、凋零。让天才成长为天才天经地义,把天才调教成庸才、蠢才,那就是罪过了。在写作教学中,千万不要把“文从字顺”作为应试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指引→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考量的是写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有两点:一是用词恰当、妥帖,能清楚地表达写作者的用意;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畅达,思路清楚。若要求更高一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表达有文采,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都说文以载道,写文章是人们除说话以外的另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途径,想要让别人认同并接受你的想法,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式。找准一个好的角度来写作,往往能让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怎样的写作角度才算好呢?其实,那些最容易让人产生定式思维的人或物,往往就是我们进行创新写作的最佳切入角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  相似文献   

5.
王丑缠 《甘肃教育》2008,(24):42-4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的写作要摆脱教师的束缚,要自由地写作。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沈彩霞 《小学生》2013,(9):49-4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提起作文,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有些甚至明显地表现出对写作没有信心,写文章常常无话可说或不知所云,久而久之便对作文产生厌倦甚至是畏惧心理。面对这种现状,我觉得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7.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写文章要靠平时的积累。中学生常把写作看得特别困难。冰心对学生写作困难做过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物的色彩、形象,  相似文献   

8.
《福建教育》2011,(5):15-15
换一种心情看写作我们常被“写文章”搞得焦头烂额,评职称、论文评比、教学总结、教案反思……未下笔时似有千言,提笔时却不知从何写起。绞尽脑汁凑字数,或是四处“借鉴”,写文章成了任务。或许我们该换个心态:写文章是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为了评职称,而是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它不是占用时间浪费脑力的填字任务,而是梳理思绪、清晰理念甚至宣泄情感的好载体。它不只是写,还需要丰富的阅读、大量的实践积累和细腻的情感。所以,请换一个角度看待写作,讲讲你有关写作的故事和经历.谈谈写作对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些什么写作感悟等。截稿日期:6月20日。投稿邮箱:youiiao@fjedu.corn.cn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相似文献   

10.
2011版课标关于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重视学生作文的基础积淀,明确了习作的要求:写作内容“具体明确”;语言运用“文从字顺”;表达技巧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写文章要表达思想感情,感情充沛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有的同学写文章往往不会表达思想感情,写出来的文章就像“流水账”,读起来索然无味。怎样才能表达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写作文都要在“写什么”的问题上踌蹰一番,这时候考虑的主要是写什么才有意义。有没有意义是选择题材的首要标准。“意义”是什么意思?意义是就作用而言;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等,能不能拿来做题材写文章,就看写出来对读者有没有好的作用,有好的作用就叫做有意义,否则就叫做没有意义,甚至有负面影响。写文章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避免没有意义或产生不良影响,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意义,进一步说就是要使读者读了这文章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个读者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如写日记一般就只给自己看,记的内容也应该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一定…  相似文献   

13.
唐雨晴 《成才之路》2012,(35):37-37
一位视写作如洪水猛兽的学生竟然能写出一封文从字顺、情真意切的情书,李海林老师由这种写作分裂现象归结出“真实的写作”理论,即“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而这所谓的“真实”,我认为就是写作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开篇导语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说:“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这里的“从”和“顺”都是有序、顺畅的意思.“文从字顺”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今天,周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用词妥帖,文气贯通”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初中生的写作来看,很多学生还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匮乏。文章就针对这一实际,提出写作教学五步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儿童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是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读者意识能激活儿童习作的真切表达,提升儿童习作的甄选能力,助推儿童习作的主动修改。儿童需要掌握为格式化写作的松绑策略,即鼓励创意写作、重视技能训练、精准对接范例、注重生活体味。  相似文献   

17.
写文章要做到文从字顺,就必须讲求词语搭配得当,即词语之间不仅组合上应符合语法规律,而且意义上也要合情合理。这种搭配,我们称之为常规搭配。但是,人们使用语言,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生动、鲜明。这样,常规搭配往往不能满足特殊的表达要求。于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打破常规,灵活搭配的现象就相继出现了。这种超常规的搭配,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写作要预设读者古人讲写作,强调“言有物”、“言有序”、“言有文”,这都主要是就文章内容本身来说的。写文章只有明确了文章写给什么人看,才好控制“有物”、“有序”、“有文”。如果失去了读者,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甚至也不必去写了。阿·托尔斯泰在《谈谈读者》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作家抛到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一个人,身后的东西永远不能与世人见面,你是不是还会去写作?回答当然是“不写”。这表明,写作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写作是为了读者,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读者的影响。虽…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是如此.没有素材.怎样去写作呢?因此,积累是写作的基石.是构筑文章这座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下面,我就谈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朱建 《江西教育》2014,(10):46-47
写文章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教师为什么要写文章?很多人的回答是评职称。我以为这样的理由有点靠不住,论文的水准固然可以作为教师学术水平的“见证”,但也只是某种“见证”而已。“见证”与教育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校友曾和我谈起,如果一个人做生意,脑子里只是想着“挣钱”,那他一定不会“做大”。他说:“我们做生意,首先想到的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报酬只是我们解决问题之后的副产品。”这让我想起,我们部分教师写文章只是为了评职称,那么他的注意力就只会停留在文章是否能被发表这个层次上,而不会从写文章的原本要义出发去思考和写作。实际上,教师写文章是为了讨论问题、传播理念,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