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围绕“愧怍”而写成的关于《老王》的文本解读及课堂实录常见诸语文报刊,但多是挖掘有余而设计不足.解文深,还得教学巧.解读和教学如何相得益彰?走向“愧怍”的桥梁如何铺设?紧扣文本中的“闲话”展开教学,巧妙地由“闲话”入,由“对话”悟,由“闲笔”深,《老王》一文的教学就有了准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教学思路,“愧怍”的主旨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些时日,笔者所在的区举行了一次公开教学研讨活动,研讨的主题是:“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教学效率”。活动同绕主题展示了人教版的三节研讨课:《越州桥》(三上)、《长城》(四上)、《圆明圆的毁灭》(五上)。三节课,有的因文本解读适度、内容选择得当而好评如潮,有的因文本解读失当、内容选择失度而引发争议。现节录《长城》两个教学片断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专家、理论研究者积极倡导并探讨、实践有效教学的今天,很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文章的关键词,如解读《老王》时探究“愧怍”“善良”等词,赏析《记承天寺夜游》时抓住“闲人”一词等。同时也有很多探讨关键词教学的精彩论文或案例纷呈于各种教学杂志。通过抓关键词解读研讨文章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探究·讨论”第一题“诵读提示”中认为《湘夫人》是“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则将《湘夫人》定为湘君独唱的诗歌。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同一个文本存在两种判断,本身就值得探究,以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男女对唱”可以作为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关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更值得深人推究,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7.
黎彦余 《广西教育》2005,(1C):32-33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讲的是关于三个国家的故事,是历史纪录的艺术改写。中国老话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或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往往越是否定,越容易吸引人的好奇心:到底为什么不要读呢?  相似文献   

8.
郑涛 《陕西教育》2009,(12):10-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流.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不但要有文本意识、课程意识,还要有生本意识.生本意识体现在文本解读上就是“生本解读”.曾有教学名家在生本解读上犯“越位”之过,普通老师对此问题更须谨慎定夺.,生本解读可以从文本解读、社会现象解读、生活体验解读、学科知识解读、作者资料解读等角度进行,教师应控制好“教”“学”高度,师生共奔教学正道.  相似文献   

10.
庆九老师致力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文化研究,先前只是听说,间或有些交流.今日聆听其执教的《与朱元思书》,不由得肃然起敬.如此睿智的文言文教学,文化气息着实浓厚. 一、解读深邃,挖掘文化元素 语文教师对文本高质量的解读是确保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的基础,无论是现代文教学抑或文言文教学,概莫如此.庆九老师深谙其理,慧眼识金,透过文本肌肤,用心琢磨,捕捉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化元素:“书”和“人”.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12.
近读孙文辉先生《(赤壁赋):自然之乐与历史之忧》(载《中学语文教学)2009.2,下简称“孙文”)一文.有感于解读经典文本的观念与方法的问题.遂撰此文以为探讨。孙文重新阐释苏轼《赤壁赋》(《前赤壁赋》)的“感情线索”,据实修正教学参考资料中存在的偏差(例如以“乐-悲-乐”简单概括《赤壁赋》的感情脉络),有领会深度,有文化历史材料的引证,其核心之论“双重意蕴”说及相关论述有助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教学阐释,但也引发了有关“绝对化”的可商榷深辨之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爱莲说》作为语文经典文本解读视角众多,颇受关注。文章立足五育融合视域,选取美育融入智育的教学视角,以《爱莲说》一文为设计蓝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书写“立美、学美、审美、创美”的育人路径。同时,以以“美”育人为叙述视角,对《爱莲说》教学路径进行美育观照,推动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语言美、思辨美、情绪美、实践美的教学育人转向,旨在提升《爱莲说》语文教学的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臧芳 《语文知识》2014,(11):65-66
在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部分课文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仍然保留了下来,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背影》《苏州园林》《白杨礼赞》《活板》《孔乙己》《变色龙》等。这些文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面对经典文本,再次教学时,部分教师的思维已有了定势,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通过对文本的再度研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石壕吏》是“以诗写史”的典范之作。从“角色设计”“空白经营”和“视角转换”三个角度对《石壕吏》进行解读,呈现杜甫站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两难处境,揭示“诗史”复杂且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文本及诗人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部分篇目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却仍然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些篇目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如苏教版的《背影》《苏州园林》《岳阳楼记》等等。面对这些传统的经典篇目,很多教师的思维已经有了定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或不愿通过对文本的再度解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立足和还原《苏州园林》的“序文”身份,有助于教师厘清如下两个问题:作者与苏州园林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如何看待教材文本中略显仓促而简单的结尾.很大程度上,《苏州园林》的有“序”解读,才是《苏州园林》教学解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当前语文课对文本处理存在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解读文本的浅尝辄止.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涵咏文本。以探得自己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和真实感受.而是粗略地浏览之后.就急于翻阅“教学参考书”等书籍.这样缺失自己心灵参与的文本解读是肤浅的.是急功近利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笔者找到了一条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小路,那便是就文取材的“随文练笔”。新课程背景下,“随文练笔”要让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于笔尖。  相似文献   

20.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