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李存葆以大气、恢宏的“大散文”创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多次获“韩愈杯”、“孔子杯”等散文大赛一等奖;多篇散文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也多次以头条转载他的散文;2005年散文集《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鉴赏》2009,(7):50-53,109
查一路:安徽作家,《读者》等知名杂志签约作家、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小品文、随笔类作品。在《散文》、《读者》、《杂文月刊》、《中国青年》、《人民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上发表、刊载的作品迭两千余篇。作品曾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电视散文栏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4.
蔡莹 《语文知识》2001,(7):71-7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散文更因语言优美被称为美文。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散文文体论》是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剑晖教授的散文评论与研究论文集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 0 0 2年 9月正式出版发行。它是作者近 2 0年散文研究的心血 ,因为他把散文研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生命形式。80年代初 ,陈剑晖以《秦牧散文的艺术独特性》、《岭南散文风格初探》在《文学评论》发表后 ,相继写了关于黄秋耘、陈残云、紫风、岑桑、苏晨、沈仁康、万振林等作家的 10余篇散文评论 ,为文坛所关注。结集成本书的第二辑“岭南散文论”。 90年代以来 ,他一方面继续散文作家评论 ,论列了梦莉、司马攻、黑孩、戴少华、杨牧、李黎…  相似文献   

6.
十余年来 ,青年学者黄科安一直致力于中国现代散文研究 ,曾著有《2 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论》。近期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现代散文的建构与阐释》。这本30余万字的论著延续了作者平实、中和、感性的研究风格 ,同时也不难看出新理论新方法带来的开放视野。第一编“理论话语建构”和第四编的“文类考察” ,显示了一种宏观建构的企图和理论思维的敏感颖悟力 ;而“文化类型剖析”和“散文诗学研究”两编 ,对诸散文大家的个论则体现了作者扎实、沉潜的书写个性和真诚、素朴的言说方式。孙玉石先生在本书的序文里指出 ,“散文批评不再是一种单纯…  相似文献   

7.
台湾文坛散文批评滞后,60年代余光中的《剪掉散文的辫子》打破沉闷空气,成为散文改革的宣言书,倡导现代散文的新范本: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提倡以“感性”与“知性”相济做为散文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散文家之一,他的《春秋繁露》,运用“比物联类”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以《春秋》为依托,构筑了关于哲学、政治、道德、人性的庞大思想体系,并据之对当时社会进行全面观照。他的散文,运用多种技巧,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思想观念,显示了他的精神风貌,在风格上代表了汉代散文众多风格中的一格。  相似文献   

9.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曾经说过:“朱自清虽然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然贮满着那一种诗意”。这话说得很好。以诗人之笔来写散文,诗意惘然,确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色。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用语造句,极有功力,写来朴素自然,又时见匠心,每有新意,经得起推敲玩味。这些特色在《荷塘月色》中都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喜欢用散文笔法来写小说,《荷花淀》就是一篇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散文美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姜友芝 《学语文》2011,(5):52-53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钱基博称他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文家.这种评价是中肯的。归有光在散文方面推崇司马迁的《史记》,“得其神理”,同时也尊崇唐宋诸家。他的著名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其中《项脊轩志》是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学语文》2003,(2):8-9
韩愈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起八代之衰”的散文大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散文,而“序文”又是他散文中别具一格的珍品。韩愈的长文内容丰富,说理透彻,气势捭阖;就是几百字的短文也同样写得曲折多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下简称《送董序》)就是一例,全文只有151字,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有一唱三叹之妙。  相似文献   

14.
散文,大都有着明确的线索,对散文线索的认识是散义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关于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线索,目前通行的说法是:“背影”是散文的明线,“父子情深”是散文的暗线。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欠妥当之处,想在此一呈孤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八卷本的《杨绛文集》。杨绛在《自序》里自谦地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其实众所周知,杨绛先生不论是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在进行的,尤其是散文。她的散文文风恬淡、平和、睿智,似水,又胜酒,淡泊中寓着浓郁,平静中饱含深情,干净明晰的语言在她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尤其在长篇小说艺术上贡献巨大,因而与茅盾、巴金一起,被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了不少精美的散文,比如《一些印象》《我的母亲》《宗月大师》《养花》《五月的青岛》等等,都已成为现当代散文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7.
尘衣 《初中生》2007,(4):4-8
我惊讶于他的山水画。我看到他的第一幅山水画是《黄山图》。当时,我讶异半天,想,山居然可以这样画——几笔疯狂的粗墨,山的旷达悠远就尽显其中,而那细致入微的迎客松,又为此画增添了如许逼真的细节——真是让人叹服。后来印象深的还有《千里江陵》《上善若水》等,《离骚》更是极致。这是我对他画作简单的理解。再后来,他的散文让我对他的好感又增加许多。正如他自己愿意听到的:他的散文比他的画更好。我就这么喜欢上了他,这个多么可爱的老人——黄永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改革弊政。但再渎《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相似文献   

19.
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早年以新诗和散文创作享誉中国现当代文坛。20世纪20年代末,他的创作由新诗转向小品散文,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的数年间,他先后出版了《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五本散文集,除了早期写的议论文字,其后的小品散文部收在其中。既有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雪晚归船》、《眠月》、《冬晚的别》、《陶然亭的雪》这样纯粹的美文,也有如《中年》、《赋得早春》、《身后名》、《独语》这样人生感悟的哲理小品,也有《清河坊》、《湖楼小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此类记游佳作。  相似文献   

20.
《背影》教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散文大家朱白清先生在他不很长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如大家熟知的《春》《绿》《荷塘月色》《匆匆》等,其中《背影》一文是不着粉黛,纯用白描的诚朴之作,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为什么一篇短小的文章会有如此之大的感染力,以至于具有超越时空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呢?笔者试图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