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借鲁迅小说人名窗口,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的艺术性进行探究,管见鲁迅小说清峻、博深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3.
人名题材熟语是指由某一个人物的特称转化为一种通指,变成了社会公共符号,并以相对独立的意义存在于语言体系之中的类名。汉语人名题材熟语大多有所依据,或取之于古代神话人物和民间传说,或取之于历史人物,或取之于戏曲小说人物。人名题材熟语的大量出现,体现了汉民族对人的崇尚的社会理念和重名声、重名望的文化心理,具有揭示特定文化背景和表达特定文化观念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陈洪艳 《海外英语》2014,(15):165-166
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绝大多数名字并不像数字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是蕴含着深意,被赋予了不同的期望,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也是如此。A.S.拜厄特在为《占有》中的人物命名时可谓煞费苦心,尤其是迈亚·托马森·贝利一名,因为这个名字和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息息相关。通观全本小说不难发现该人名的内涵,人名中蕴含着故事,而故事也诠释着人名,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该小说读起来更加的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常利用人名的谐音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晚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更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了极致。这部小说中谐音的人名有(人名后面括号内的数字指小说的回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纵观目的论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少有针对人名翻译的开展研究。因此本文拟将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视域下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想让源语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一般采用异化的策略,同时采取音译法和直译法居多;而对源语文化抱有"请进来"目的的译者将采用归化策略,在翻译方法上倾向于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7.
“人名命名词”,即专有人称名词普通化,这是构成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些人称名词或由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中的人名演变而来.或由小说、戏剧等文学、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名字演变而来,或由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制造商等名人的名字演变而来,或源于日常生活及历史事件等.这些不同的用途和发展演变而来的人称名词反映了英语词汇发展变化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纵观目的论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少有针对人名翻译的开展研究。因此本文拟将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视域下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想让源语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一般采用异化的策略,同时采取音译法和直译法居多;而对源语文化抱有“请进来”目的的译者将采用归化策略,在翻译方法上倾向于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不少人们熟悉的人名,一提起他们,就会使人清楚的联想到某些情景,起到以古比今的作用。每个人名都有一段历史或神话故事,只有了解了这些掌故,才能真正体会到比喻的妙处,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0.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小说中人名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的归化和异化理论,从小说中人名的翻译切入,结合事例分析了在翻译小说人名时两种策略使用的利弊,并提出所谓的音译、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  相似文献   

11.
学习历史最大的“拦路虎”就是记忆,因为历史涉及大量的地名、人名、时间、历史事件等,只有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才可能得到高分。尽管近几年的历史中考,结合新课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但历史知识的记忆仍然是第一步,是基础,只有在大量记忆下,才可能运用、分析。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这里,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方法,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人名的处理,一要讲清中国人名的姓氏特点和外国人名及不同民族人名的特点,二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重视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晚清讽刺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不同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是,它同时也可以被视作一部历史小说。《孽海花》体现出的“史传”传统——记录历史的责任,撰写史书的意识——不仅让这部小说具备了历史小说的特性,而且影响了小说讽刺的方式和效果。《孽海花》这种历史与讽刺的高度融合,使小说的讽刺达到了那个时代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名的语言特点、语义类别、语法结构和人名语音四方面,论述人名与历史、民族和文化的密切联系,说明考察人名,首先应重视人名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名是称谓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一般而言,人名包含两部分,即姓和名,它的组合方式有“姓+名”(如中国人的姓名)或“名+姓”(如英国人的姓名)。但缅甸人的人名既不同中国人的人名,也不同英国人的人名。因为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主要通过缅甸人人名命名的文化规律、取名的文化观念以及人名的使用上来论述缅甸人的名字与缅甸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塑造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而对作品中人名的选取,不少作者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有些作品中的人名,既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有加深主题的表达效果,真令读者叫绝。现以中学语文课本中几篇范文为例,来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名。  相似文献   

17.
霍桑是象征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在他的小说如《红字》、《教长的黑面纱》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表达作者隐含的思想。基于此,通过分析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的三个主要象征符号——人名、粉红缎带和魔鬼的手杖,来展现作者所要揭示的人类原罪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哈代小说中的人名富含文学寓意,哈代借助文学人物的特殊命名,或直接通过人名的字面意义、或引经据典、或利用谐音双关来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思想、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逼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乡土魅力.  相似文献   

19.
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的语言属于不同的类型,但从历史和现实的文字生活角度考察都属于汉字文化圈,都是用汉字作为人名用字,两国人名蕴含巨大的相似性,同时,通过细致考察可以发现在这些相似之中,又蕴含着许多各自的特点,由于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在共性之中也出现了差异,呈现出缤纷斑斓的民族特征。两国人名的相似点和发展中呈现的差异性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本文将以中韩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为出发点,以人名中蕴含的文化同异性为切入点,以真实人名为背景材料,从儒家文化的影响、人名的寓意、人名的时代变化三方面考察分析,浅析中韩两国人名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文学”这一命题近代始得普遍认同。“五四”后,在西方流行的小说原理、小说观念大规模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小说”观念经历了一个通过知识背景转换而争取独立地位——取法美国、法国小说观念以图创新——融会俄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英法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等外来资源而力图自创新路——酿造出作家富于个性特色的小说观念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从中可窥见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迁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