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学生普遍怕作文,谈“习作”则“色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力求取得良好的习作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行为应该明白,时下的习作教学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经验+反思=成长”,恰如其分地表达和彰显了“教学需要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反思是以当前的视点对过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相似文献   

5.
习作一直令教师、学生头疼、无措,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追问两个习作的根本性问题:习作是用来干什么的?习作教学要站在谁的立场?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习作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绪,说出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有效地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文,选材尤其关键,丰富的“基本素材”为选材提供可选的“原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不但是高效教学的巨大推力,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在提倡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立足教学反思,寻求高效,为“高效课堂”送来“及时雨”.  相似文献   

8.
朱干香 《成才之路》2009,(34):17-17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找自己的碴儿。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的内容,环节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学反思内容教师的反思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于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反思,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二)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的反思。(三)为教学活动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来指导以后的活动。二、教学反思的环节(一)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和教学体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记什么内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同仁。1.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2.
石冬梅 《甘肃教育》2010,(10):25-25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主动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是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回顾与反思”的教学价值,提出如何帮助学生在“回顾与反思”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思维活动经验的实践做法,即:在结果检验中积累验证经验;在方法比较中积累选择经验;在运用规律中积累应用经验。并初步探讨了“回顾与反思”在达成过程性目标、应用在经验积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习作教学中,我采用“三改·评讲·展示”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习作除指导“火候”难以掌握外,批阅无效现象也是困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怪圈”。为冲破怪圈,提高习作教学效益,笔者经多年反复探索实践研究,在总结众多习作批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着习作创新批阅法——导评式习作批阅。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堂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写课后记是教师反思得失,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尽快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课后记记什么?概括地说,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记教和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和体会。一、记成功经验教学过程中凡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或能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都应视为成功的经验,都在记录之列。如新颖贴切的引人;灵活多样的教法;匠心独运的板书;巧妙先进的手段;化难为易的教材处理;饶有回味的结尾;等等。例如,在“测试三级管的集电极”时,课本中做法是在三极管的集电结或发射结上并联…  相似文献   

18.
肖月玲 《宁夏教育》2013,(12):33-33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已有十多年了,这种做法刚刚提出,我打心眼里反感,还暗自把“反思”叫“烦死”。为了完成“烦死”,我开始留心并总结自己的教学,这样,便记下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没想到反思很好地推动了我的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我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理应成为学生习作的“活水”,但我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面对习作越来越茫然,习作成为“无米之炊”。直面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语文教师该认真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入探讨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视野,使教学成为开始时承袭他人、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而找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是教学反思成败之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