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笔耕不辍,产量颇丰。他的诗不管是叙事、写景或抒情,往往带有沉郁、忧伤的情调。而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一改往日文风,明快、豪放之情跃然纸上,乃为杜诗中绝无仅有,以至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3.
你为什么要读古诗?当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时,回答有惊人的雷同:大人们要求的,考试会考到的。我一阵心悸,我们引以为豪的古诗词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成了一盘索然无味的鸡肋。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理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动机认识的缺失.势必造成吸收的障碍。只有亲身体会到诗歌的含蓄关、意境美、章法关、凝练美,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拨开尘封的历史,切己体察,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4.
1 诗的大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相似文献   

5.
李悦 《海外英语》2015,(3):123-124,128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与杜甫的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抒发了一种人生困厄中突获释放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但在抒情方式上却不尽相同,前采用的是表现式抒情,以意象造境为手段,通过表现一“快”字来间接暗示情感;后采用的是再现式抒情,以叙述描写为手段,通过塑造一位老的“狂喜”形象来直接抒情。相比之下,前深得艺术简化之精髓,更为含蓄,给读想象的余地更大。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诗歌的本源,再现诗歌情感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从选词、音韵及句法三方面分析叶维廉、Burton Watson、Tony Barnstone及许渊冲的译诗在情感传递上的得失。在诗歌翻译中,意义和形式同样重要。译者只有在正确传达原诗语意的基础上,兼顾音韵的传递和句式的保留,才能使译诗读者获得与原诗读者相似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以诗引诗。揭题读题解题意 1.背诵学过的杜甫的诗。《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14,(11):18-18
【教学流程】 1.讲书。(约10分钟) 首先,我用启发式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我说:“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靖的消息,不禁惊喜欲狂,j中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接着,我又给学生简述了诗中出现的六个地名: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我说:“诗人在区区的五十六字小诗中,连用六个地名,丝毫不觉堆砌,这是杜甫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11.
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成诗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杜甫当时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内心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傅伟雄 《湖南教育》2009,(12):52-5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清代浦起龙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是在一种很特殊的背景下创作的。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诗人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心情。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断】师:刚才大家理解了诗意,体会到诗人通过“喜欲狂”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常有借事、借景来抒发心头之“喜”的诗句。像这首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寓趣于活动的模式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方法有:诵读比赛,趣赏诗歌音乐美;文本表演,趣理诗歌情节;改写情节,趣品人物情感;留白补写,趣练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又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遇使他对人民大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他的诗歌相当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  相似文献   

1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教学过程一、诗歌引导,聚合内容1援师:波兰音乐家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客死他乡让我们深深震撼。大诗人杜甫笔下的"国"与"家"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老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学科培训中,一位教师执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八行56字,但在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解读了“杜甫”与“史诗”“安史之乱”“诗的意思和意境”“历代文人的评价”,还拓展了杜甫的《彭衙行》《石壕吏》《春望》,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穷困潦倒的感慨和百姓的苦难。整节课的教学容量“饱满”至极。不少听课教师记了满满的两大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