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文萃》2001,(11):165-166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如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个月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一年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而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如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范围,以及同他物的位置关系.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伸展性和收缩性,表明事物的位置、体积、形状等特性。时间和空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时,不能离开一定的空间环境。如地方时、区时、世界时和日界线,总是和有关的经度位置密切联系,确定时刻又以日地空间关系为依据。地球运动包括内部物质运动、公转和自转3种基本形式。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广泛吸收现代地球化学新思想与新成就的基础上,冲破了地球化学研究地壳中化学元素——原子历史及阐明控制各种元素分配规律的传统观念的局限,按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系统中物质化学运动形式,或地球化学为地球系统的化学的构想,提出了地球化学系统观念、地球物质化学运动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沦,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即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相似文献   

5.
“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是新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二大板块。“地球和宇宙”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a.细读《标准》,全面理解《标准》内容。《标准》将“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三大部分。“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  相似文献   

6.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地球与宇宙"中指出: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形成至今至少已有46亿年。她有着广阔的天空和蓝色的海洋,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排序位于第三。从宇宙空间的角度来看,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圆球,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她“地球”。她的存在形式及运动变化受到了宇宙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和宇宙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引:物质从宏观看是无限的,俗话说:“天外有天”;物质从微观看呢?也是无限的。板书: 物质→分子→原子→(?) 讲:以上微粒还可以继续分下去。大家知道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月亮绕地球转,而地球围着太阳转……微观粒子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就以核外电子的运动来说,因为它的质量很小,其相对质量为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它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及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由于地球运动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有很多物质的运动是循环的。大到天体,小至电子,它们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着。★天体的循环运动在广袤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按照自己的轨道做循环运动。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第一定律。第一定律把太阳的位置精确标定在椭圆焦点上,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  相似文献   

11.
一、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我们知道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除了运动的物质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就机械运动来说,宇宙中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作机械运动,找不到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看到的车辆在行驶,机器在运转等,即使通常所说静止的高楼大厦、广阔田野等也都随地球一起自转和公转……总之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就机械运动本身来说是绝对的。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2.
付申珍 《地理教育》2012,(Z2):43-44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庄严美丽的象征,因为她给地球以光明、温暖、运动和生命。人们爱她,因为她的力量伟大;艺术家欣赏她.因为她的光辉里包含着任何种类的和谐;科学家喜欢研究她,因为她是行星世界的主宰,她发出的光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射向我们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宇宙环境(人类的第四环境) 1.逐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树立唯物论物质第一性观点:认识宇宙天体是物质的、运动的,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3.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认识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I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本课时的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又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必修I)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重点、难点和考点之一,又是学生今后学好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本课时的内容是地球运动的结果,又是四季和五带形成的原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高中地理(必修Ⅰ)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重点、难点和考点之一,又是学生今后学好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宇宙,绿色的地球和万物之灵的人类,组成了自然界巨大的物质系统。这个巨大的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和变化,这些运动和变化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一、可亲可爱的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是一种带负电  相似文献   

18.
伟大导师恩格斯说:“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自然辩证法》第55页)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宇宙的运动物质都具有吸引和排斥这一对矛盾,而且正是这一对矛盾决定了物质的运动。地球上的物体之所以静止,就是这个物体与地球或别的物体间吸引和排斥相互平衡的原因。例如,在桌上不动的重物就是桌面对物体的排斥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相互平衡,只有它们之间失去了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有变化。就拿我们物理课上  相似文献   

19.
三只老鼠改变了雷欧对地球的看法:有洁癖的外星鼠浑身溅满了泥点;快餐店的老板紧急动员开展灭鼠运动。这是一个肮脏的星球! 雷欧失望透了,她没想到历尽千难万险来到的地球竟是这副恼人的样子。雷欧想回家。她连一分钟也不愿意在这个星球上呆了。她的小爪子按向八角飞碟的起飞键。突然,飞碟的屏幕跳了一下,屏  相似文献   

20.
何涛 《时代教育》2007,(9Z):122-122
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一物包含着他物,各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整个地球是由物质转换、能量流动、信息沟通的多样性运动错综缠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一物的存在离不开与他物的联系和对整个系统的依赖。地球的多样统一性的本质.突出表现在作为生命世界的地球生物圈现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