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编分数应用题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加深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自编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通常有以下四个训练步骤。 一、模仿编题 初编应用题时,教师应先作示范,然后让学生仿照去编。如教师可先列算式200×4/5,然后编一道简单应用题:一袋大米200斤,用去4/5,用去多少斤?学生编题之前,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分析这道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数学第五册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本册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怎样帮助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呢?我认为可进行如下几种形式的训练。一、并“并”是合并的意思。即把两个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向学生出示下面四道题: ①食堂买了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买来大米多少斤?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四册应用题例1"食堂原有大米50斤,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斤?"是一道两步计算题.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抓住解题关键,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中间问题呢?现介绍几种教法如下.分解法把例1分解成两个连续性的简单题:"①食堂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买来大米多少斤?②食堂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有个效率问题,应用题教学中的“想”,更有个效率问题。在四册应用题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想”的效率呢?一、利用直观图形指导学生“想”例如,教学 P·70例1“食堂原有大米60斤,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斤。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斤?”根据题意,教师可先用硬纸剪成米袋形卡片(如图),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教学,不是就题论题,而是通过“同构异形”、“同构异素”的变化,突出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能力的目的。以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例,说明如下:编题——采用“异形”反映“同构”教师出示四个相关联的数量:面粉5包,每包8千克;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64千克。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4个数量,对照下面的4个式子,分别编出应用题并解答。(1)8×5 24=□(3)8×□ 24=64(2)□×5 24=64(4)8×5 □=64(1)食堂有面粉5包,每包8千克,有大米24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表明: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一、执果索因,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即让学生由问题想条件,或将几个条件放在一道题里,让学生根据问题去选定恰当的条件。如:食堂买来大米8袋,面粉200千克,吃了  相似文献   

7.
非完整题即为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只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需要先补充一个或几个条件或问题,然后进行解答的应用题。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通过补充非完整题的训练,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__________”这道题用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许多可以解答的问题,可知它是开放型的:①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②小明比小红多几支铅笔③小红比小明少几支铅笔④小明的…  相似文献   

8.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应用题,用常规方法思考往往很难解答,然而巧用假设法却常能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同时,由于假设的策略不同,因而解题思路各异。一、求同存异例1学校食堂上午买来2袋面粉和5袋大米共550千克,下午买来3袋面粉和4袋大米共重510千克。每袋面粉、每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本题难在上午、下午买面粉和大米的袋数都不相同,用假设法可促使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解答应用题难、解答复合应用题就更难。如何教好简单应用题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需要一定的训练 ,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我常使用的解题训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抓关键词、句的训练。应用题是数量关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因此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如果学生连题都读不通 ,那就谈不上正确的解答。例如 :一年级一班有 13名“三好学生” ,二班和一班同样多 ,两班一共有多少名“三好学生” ?让学生读题后 ,问这道题说了什么事 ?是哪个年级的事 ?有几个班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 ,再读 ,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文字题教学在于能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桥梁”。统编教材把文字题穿插安排于各个有关的章节当中,意在降低应用题教学的坡度,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怎样解决好这个“桥梁”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文字题的桥梁作用,抓住应用题到文字题,文字题到式题的两个转化,对学生进行了如下两项训练: (一)文字题和式题的转化训练从二年级开始,课本中文字题的类型较多,但大多数与四则运算的概念有密切联系,因此四则运算的意义是连接文字题和式子题的纽带。这种训练在学生学习了运算的意义后进行。 (1)把文字题译成式子题一种是根据文字叙述直接写出算式,简称直译。例如: ①18除以6,等于多少? ②被除数是18,除数是6,商是多少? ③除数是6,被除数是18,商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存在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就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换一种说法”的训练,即改变关键句的叙述方式,转换成其它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比较,从而系统地掌握知识。我们把这称为应用题复习中的“变式”教学。例如:教学分数、百分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复习时,先出现应用题:(1)食堂有大米200千克,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114倍;面粉重多少千克?学生练习解答:200×114=250(千克)答:面粉重250千克。这…  相似文献   

12.
在解两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时,能准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对于学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有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中间问题,又叫过渡问题。为了有效地解答应用题,从隐蔽的条件中找出回答应用题本身提出的问题前先作出回答的问题,叫中间问题。如: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回4袋大米,每袋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原有大米数加上又买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学说: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并不难,找出单位“1”就好办。那么,怎样确定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呢?通常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直接确定有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比较明显,就可以直接确定。确定时,一般只要看题中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对谁来说的,这个“谁”就是单位“1”的量。例如:一袋面粉重50千克,用去4/5(80%),用去多少千克?这题  相似文献   

14.
一、加强简单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提供有利条件。1.补充简单应用题问题的训练。简单应用题要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如果只知道条件,就要补充问题。如:四年级有学生180人,五年级有学生2000人,_____? 可以补充两种不同的问题:(1)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2)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或: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为用综合法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  相似文献   

15.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的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学生找不准或找不出题中的那个隐蔽条件,即中间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突破这一难点,要紧紧抓住思维的基本训练: 一、用比较、分析法让儿童识别题中的省略句式,揭示中间问题。比如: 食堂原有大米240斤,买来的大米比原有的多60斤。(买来大米多少斤?)食堂共有大米多少斤? 分析数量关系时,往往因为没有括号里的问题而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反之,如在题中添上  相似文献   

16.
复习的重点 1.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必须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复习时,要突出抓好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1.列关系式提中间问题。例如:“和平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6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解答时从分析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导学生进—步分析关系式,三年级人数题中已经告诉,四年级人数题中没有告诉,那么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就  相似文献   

17.
学生自编应用题的形式有模仿性、半独立性的,也有创造性的,一般可采用如下的基本形式进行。 1、“提问题”和“填条件”编题。 这两种形式的编题练习对于熟悉应用题结构,弄清条件和问题,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大有帮助。如:a.五年级(1)班有男同学28人,女同学22人, ?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总复习,抓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这三个环节,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一、一题多变。1.不改变原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仅改变题目的表述方式。【原题一】钢笔与铅笔共有120支,钢笔和铅笔支数的比为3∶2,两种笔各有多少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以对一道基本题的条件变换为例 ,谈谈如何借助示意图揭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帮助学生探索代换、假设、转化、消元等解题思路。基本题 :小红买了 2个削笔刀和 8支铅笔共用去 1 .92元。已知每个削笔刀 0 .48元 ,每支铅笔多少元 ?此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 ,探索解题途径。然后出示待填条件的变化题 :小红买了 2个削笔刀和 8支铅笔共用去了1 .92元。 (        )。削笔刀、铅笔的单价各多少元 ?题里括号中可以变换填出以下几个条件 ,分别借助示意图 ,变通学生的解题思路。一、借助示意图 ,探索“代换法”解题思路条件 (…  相似文献   

20.
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是学生由解答简单应用题(二步应用题)到解答复杂应用题的过渡。学会解答两步应用题,是学习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以下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一、选择适当条件的练习 1.让学生从较多条件中选择适合本题的条件来补全本应用题。如下例:题目:①某班50人,( ),还剩多少人?②试验田有玉米20亩,( ),小麦多少亩?③果园里有苹果树50棵,( ),共有多少棵?④化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4000吨,( ),二月份超产多少吨?⑤一条路已修100米,( ),未修的有多少米?⑥计划生产1000件农具,( ),还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