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秦超 《军事记者》2005,(11):56-56
作为一名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不可能像各大新闻单位的记那样,有机会参与各种影响全国全军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工作、训练、生活小事。如何从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把部队的工作报道出来,把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去,是摆在我们各级新闻干事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崔式金 《军事记者》2005,(12):56-56
在一些新闻稿件和事迹材料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典型材料”,比如:某某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某某母亲去世,执意不回家为母亲处理后事,仍然一心一意带领战士训练;某某为了部队建设,多年来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囤觉,等等。  相似文献   

3.
邹毅 《军事记者》2004,(5):71-71
函授学员丁浩报道:3月初,济南军区某高炮旅院内热闹非常,来自空军一航院、第二炮兵某部和装甲兵某部的战法研究方面的专家在这里汇聚一堂,针对近年来训练实践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攻关。  相似文献   

4.
王刚 《新闻前哨》2004,(4):31-32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这是每个记者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按新闻写作载体的主要要素:新闻材料、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语言进行长期反复的单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曦 《中国记者》2018,(2):91-91
2017年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下车瞬间,我抬头望着高楼,突然无比怀念在朱目和的17天。这17天对我是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6.
去年夏天,我们一行3人前往某直升机团,采写编辑了一大批反映孙风阳先进事迹的稿件。从7月1日到8月15日,我们先后采写编发不同体裁的稿件57篇,从不同角度集中报道了孙风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我们采写的消息《某直升机团团长孙凤阳主创我军34项武装直升机训练新纪录》,还荣获了第1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5,(4):80-80
董天策在《中华新闻报》上撰说,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技能,是新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专业技能训练不足,已成为目前新闻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3年前,《空军报》1年见稿一两篇,《解放军报》常年“剃光头”;近3年,《空军报》每年见稿30至50篇,《解放军报》也时有见稿。这是地处沙漠南缘兰空某训练基地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的一组数字对比。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编制不大的单位,新闻报道工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官兵们说,离不开基地政治处主任邓先德的领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概括的,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就是新闻写作技法。技法者,技巧、方法也。新闻写作技法训练,也是每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韦意 《传媒》2023,(1):84-87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教学和人才培育面临思想层面、业务层面和渠道层面的三重挑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ICIA”教学模式,即观念融入(Integration)、场景协同(Coordination)、智能生产(Intelligence)和渠道并置(Apposition)四个模块。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新闻生产课程教学中的意识导向融入、教学场景协同,课堂智能训练、实践渠道并置的创新实践,意在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1,(10):46-46
长跑运动员每到接近终点时,便会不失时机地提醒自己:准备冲刺这也不难理解,越是接近胜利的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奋力一搏,防止虎头蛇尾,功亏一篑。时下,我们第11届新闻函授学习也进入最后的阶段了,我们也应来个“准备冲刺”的自我提醒。然而,学习的“最后冲刺”决不等同赛跑,它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赶上进度,补起缺课。这两个月来,不少学员忙于抗洪或训练等,函授学习一度中断,有的甚至缺了不少课,落下不少作业。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劝这些学员利用最后冲刺之机,把课补上。———着眼实际,查薄补弱。在学习中,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准确地识别事实的新闻价值的能力,是新闻记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的一种特殊素质。纵观中外新闻工作史上那些获奖的、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名篇佳作,其编辑和记者无不具有新闻敏感这一“特异功能”。当然,新闻敏感是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联想等诸种能力综合作用实现的,要增强新闻敏感,必须通过认真学习新闻基础理论,掌握新闻价值的诸种要素,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地训练培养才能获得。但我认为,新闻敏感的基础是来源于对新闻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来自于对新闻报道工作的莫大兴趣。每每有人问起…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一篇成功的言论作品,往往取决于是不是抓准了问题。而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来形象地反映这个问题,以牵动读者的视线,使这篇言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这就需要找准“文眼”。  相似文献   

15.
C:细和阔的关系。章法要细密,文思要开阔。开阔指的是要放得开,一件事一直在那里讲,讲着讲着就没话了。所以要放得开,要像放风筝一样,风筝飞得很高,但放飞的线紧紧攥在手里,放得开收得住。比如写合成作战训练,如果就事论事地写怎么也不好写,要么就是一堆专业术语,非常枯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放开思维,文笔开阔,我先讲了一个故事:“说起合成观念,我就想起老山前线的一段轶事。”在讲了一个连长指挥打仗忘了炮兵的故事后,问道:“诸如此类的连长在我们部队还有没有呢?”合成观念缺乏就表达出来了,比空讲道理要好得多。有了放开的意识,一切材料都可以为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03年第46期的《丐乡大起底》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媒体近年来对‘丐源’、对训练残疾儿童行乞等隐秘现象的首次破解”。央视、香港凤凰卫视、安徽电视台因此而相继对我做了专题访谈。今年3月,香港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邀我去对北大学生做了一个小时的互动讲演。此次报道影响之大,始料未及。回顾采访经历,我觉得“新闻敏感”和“化解对峙”,仍然还是我们新闻业务常议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工作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具有敏锐的细节洞察能力,以对细节的发现和把握,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成就新闻的吸引力以及提升新闻的品质。新闻采编人员应以专注性训练、思维性训练和观察方式训练提升自身的新闻细节洞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场新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现场和新闻,这两点缺一不可。好的现场能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可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提升;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如果能有一个好的现场来烘托,则会收到如临其境的功效。反之,一条本来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现场,只是很平淡地就事说事,那这条新闻再有价值,也失去了生命力;同样,如果光有好现场,没有新闻也不行,你的现场再好,没有闪光的东西,现场也只能是空的。  相似文献   

20.
地方新闻记者或者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或者播音员主持人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笔者认为,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素质都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得到.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具体的培养和训练呢?我认为有六个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