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时刻     
我是一个孩子的爸,乖宝宝,乖宝宝。他一刻也不让我安宁,乖宝宝,乖宝宝。他不会做吩咐的任何事情,我只想能快快脱身,逃离这个恐怖的魔王。乖宝宝,乖宝宝。逃离这个恐怖的魔王。乖宝宝,乖宝宝。  相似文献   

2.
周锦春 《文教资料》2013,(31):133-135
许鞍华从事电影导演工作三十余年,其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影像风格不拘一格,很难被贴上统一的标签。然而细品她的作品便会发现,在她的很多电影中都弥漫着一种逃离情结,影片里的人物或为避难,或为疗伤,或为进取,不约而同都采取了逃离这一行为;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不论他们的结局是漂泊,死亡还是回归到最初逃离的地方——潜藏在这种逃离情结背后的是更深层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3.
现在.职场流行“厌职症”。具体表现是.身心被压力包围.工作对自己而言如同鸡肋.不仅毫无趣味可言.每天8个小时.紧张、厌倦.又无可奈何……确实.压力能催人成熟.可是一旦压力大到不能再扛.而让你感到“我不行了”的时候.便会选择心理上逃跑.但又不是行动上的真正的逃离.当找不到地方去宣泄自己的压力时.厌职的情绪便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和事业中遭遇了失败,在一个地方跌倒之后,不少人往往会作出这种选择:迅速逃离失败,换一个领域、环境从头再来。其实,跌倒的地方也有风景,我们不必急于走开。  相似文献   

5.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时刻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又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孩子去做那些曾经禁止的事情。父母一直以为是孩子在逃离规则,却不知自己竟在不自觉地破坏规则。  相似文献   

6.
火眼金睛 1.这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2.图上有什么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小兔子是怎样得救的? 妙语连珠 根据中间的画面,想象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可以用图表示,也可以用简单的话描述。  相似文献   

7.
“你告诉我有一个明亮的地方/明亮得让我盲目/我的世界是阴暗的/太阳是个特别热而且明亮的东西/而这个东西我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我的灵魂要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我要被阳光燃烧/我的神经在膨胀/我的血在发胀/我情愿死也要到那个地方去/到那个地方去。”这首诗表露了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梦想,迷茫,怀疑,在路上,在奔跑,在寻找,而寻找的永远在彼岸,奔跑、逃离再奔跑逃离……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这是悲剧。任何人的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  相似文献   

8.
我想逃离这里已经许久许久,在头脑里也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很想要走出学校去看看,即使这个地方不是我一个学生所能想象的模样。于是在学校里高考生填报志愿的那  相似文献   

9.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其人其文存在明显的"逃离"意象,表现为小说中逃离和生存中逃离。小说中逃离主要指小说人物的逃离和小说叙事的逃离;而生存中逃离则着重从其自由撰稿人身份来考察对体制的逃离,边缘处沉默则是对中心的逃离。逃离的起点是无趣,逃离的终点是诗意。在诗意放逐的时代,王小波更显现其可贵性。  相似文献   

11.
钟敏 《今日教育》2008,(9):12-13
“学校是创造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当校长、作教师.没有梦想是很痛苦的事情。”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教育理应充满诗意。教育的诗意就是爱。”  相似文献   

12.
1.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的恩惠或帮助必须口头或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必须当场道歉。2.公共场合(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除外)说话音量尽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3.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告诉妈妈。不愿告诉妈妈的事情,可以告诉爸爸,但不能两头都不说。4.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将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5.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使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之外可以狠狠地打,并且爸爸希望你能打赢。6.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捡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掉在地上的钱包不能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3.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6,(11):F0004-F0004
这一期,集中刊登了一组关于《美国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者公布“焦点文件”的消息.美国的事情,我们何必如此关注?原因在于:美国聚焦的地方,正是我们视而不见、打算舍弃、乃至批判否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3211年,在最先进的联合国A级实验室里,处于实验室严密控制阶段的三叶草,能造出一种廉价的食物油。有一天,一个叫昂托的男子买通了联合国A级实验室的一个工作人员,得到了一盒三叶草的种子——这是严重违法的事情。当昂托乘飞机逃离联合国A级实验室所在的秘  相似文献   

15.
孙文燕 《山东教育》2005,(5):122-122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对待孩子方面是非常细心,观察也是很周到的.事情发生后.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完美。在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对待工作还要更细心,周到。  相似文献   

16.
从纷繁复杂的职场走出.逃离钢筋水泥森林.身心疲惫的白领们向往随时将心放飞.渴望回归自然.亲近山水.热衷于时间任由自己支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白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两个短篇小说《母亲》《死》里的女主人公,她追求爱情又逃离爱情、追求婚姻又逃离婚姻,最终终于通过死和超越爱情实现了真正的逃离,她独特的逃离经历揭示了美国20世纪初女性在婚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陈晓日 《现代语文》2006,(10):79-81
在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开始部分,有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段落,写的是当弗里德里希逃离军队后,整日泡在酒吧或妓院里,而没有去牧师家里。弗里德里希本人也觉得烦闷,他这样沉思道:“我的感觉跟他一样的不好,我无法理解我为什么没有去。那正是我想做的事情,我试图解释……我们为什么没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从未这样过……他知道我是想去阿布洛兹的,他知道我们仍是朋友,虽然我们之间有分歧。他总是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知道我能够忘记的事情。但是我后来才了解到这些。”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有着一贯的主题:逃离。通过逃离束缚自我的空间,女性探寻着真实的自我。空间批评视角观照下的女性生存空间与女性自我身份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在现实生存空间里自我的缺失导致其逃离,而逃离过程中内心空间的挣扎和觉醒又促使其回归,同时,创造性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真实空间:在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之间双重栖居,发现了真实的自我。门罗通过女主人公们逃离、复归中自我空间的探寻,阐明了对"逃离"全新的看法:女性不应盲目逃离,而要坚忍地生存,要真实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由8个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几个女人“逃离”既定命运的经历。其中的三位女性卡拉、格雷斯及朱丽叶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选择逃离的方式耐人寻味。三位女性角色逃离后的命运各有差异,逃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