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知识与学生相统一原则 从制约课程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知识与学生是三大重要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教育目标来制约课程,它要求学校课程最终能达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的。课程改革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课程为完成这种目标就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课程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中精选出最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基本内容,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加以组织。它要求设计好的课程既要反映…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既是课程活动的起点,又是课程活动的终点,它制约着全部教学活动。课程理论家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受三个因素制约:其一是学习者本身。即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对学习者本身进行研究,确定经过教学后在学习者身上引起哪些行为变化;其二是社会需要或校外生活,即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学习者的生活和职业需要;其三是学科的性质、体系和功能,即应考虑学科课程活动能实现哪些目标。 为了解决教师教育课程制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价值评判和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师教育过程的主客体…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和教材的改革至少应当包括三个步骤 :1.确定本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 (简称课程目标 ) ;2 .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3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本文仅就如何确定中学生物课程的教育目标谈一些管窥之见。  一、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取 ,都有一个首当其冲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就是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问题。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能够较好地传递人类社会积…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是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极为关键的时期,初中是海绵式吸收成长期,而课堂是学生时间消费最多的地方。除了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外,学校教育是决定学生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历史的三个课程目标之一。它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和终生发展能力的角度,最能体现出初中历史的教学价值,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功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教材改革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教育教学也必然随之改革和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语文教育也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语文教材的改革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文化历史进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郑志慧 《考试周刊》2013,(14):12-12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目标不尽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目标设定上存在着社会政治本位倾向,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课程编制游离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之外,重视了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育本体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对立了起来。课程体系受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制约,课程目标、教育目的中有所规定,课程编制和实施中就会有所体现。现行课程目标注重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规定,而忽略了对最能反映人的本质属性──创新素质的规定。所以,现行课程体系目标的不…  相似文献   

9.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灵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本文拟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角度探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的设置。  相似文献   

10.
张玉晶  干莉娜 《考试周刊》2013,(55):161-161
<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人人成才、一次满足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若与企业结合则必须以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立足企业的需求。课程目标、内容和设计思路都需要企业参与,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设计。一、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企业的教育,所以在设计课程时要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因素有课程目标 ,学生经验、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 ,教师观念、习惯、知识结构、设计能力 ,学校教育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导向、调控、中介和评价功能,是课程编制的重心,也是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生态主义课程研究范式认为:自然、社会、文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自然是人类获得生命、灵感、智慧和激情的温馨家园,因此,自然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它与学生的需要、知识的发展状况、社会的要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影响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目标来源构成的变化必然导致了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变化,即三大方式和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徐国庆 《职教论坛》2004,3(22):15-20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并没有我们通常想象的那么简单,真正有效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并非简单地拼凑几句"形式话语"就可以获得.虽然职业教育课程目标通常是用几句非常精炼的话语进行表述的,但它背后所蕴涵的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理念却十分丰富.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因素是十分广泛的,从职业教育外部来看,主要有技术发展水平、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模式、企业规模、生产组织方式等因素.本文分别对这些因素的内涵及其如何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产生影响进行了阐述.在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中,课程开发者应能全面地分析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努力在这些因素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特定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对成语故事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简述,透视成语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资源扩容存在局限、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缺乏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在成语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课程目标制定明确化、成语故事资源挖掘系统化、课程教学模式立体化、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多元化等教学改革策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年,日本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这次改革是面向21世纪,使日本今后的学校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培养支撑21世纪日本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次改革要求今后的学校教育,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基本目的。日本高中理科的课程目标由理科的总课程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组成。理科的总课程目标是: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区域教育特色?区域教育特色是指某区域的教育在长期发展中积累和形成的独特的、优秀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和风格。区域教育特色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认真研究,精细规划。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本地区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和社会环境、人口的构成、教育发展的原有水平等多种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进行设计。一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市县,也可以在市县内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规划不同的区域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主张传承中国文化和倡导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文化适宜性应该成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在课程诸要素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主要的构成要素,对这两个要素文化适宜性的诠释和构建,可为课程文化适宜性提供原理性支撑。文化适宜性课程目标的特征是促进教育公平和促进文化认同。传承多元文化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跨文化能力和发展批判意识是文化适宜性课程的具体目标。文化适宜性课程内容的特征是多元与一元相宜、本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文化适宜性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容纳教学场域中文化与文化间的和谐、包含对于全球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平等和差异中获得肯定和自由。  相似文献   

18.
冯海燕 《天中学刊》2014,(3):126-128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实现,教育实践往往偏离了教育目的所规定的轨道。影响我国教育目实现的因素,来自教育目的自身、社会历史和教育制度三个方面。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考虑社会发展与人性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在内的教育目的体系,再根据这一体系制定出详细的教育评价标准,特别是考试命题与考试评价标准,并创造条件严格实施。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直接影响该课程的发展.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这样的定位,是信息社会的需要,是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符合STS教育理论的.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20,(4):F0004-F0004
一、合力教育课程目标基于"全人教育"的思考、学习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终身化取向的认识、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凝练了"人格力、学习力、健康力、自主力、交互力、全球力"六力核心素养,即:合力教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