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需要把握90后学生的是非判断规律,击中要害点;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找准着力点;需要正确理解课程定位,把握课程考核点。一、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05方案"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任务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依照教材提供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强化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存在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大部分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包括专业法制教育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为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制教育提供教学素材;修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法制教育;加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等思路,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深入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要从道德与法律、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两个方面思考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的价值基础,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共同价值基础为切入点,整合原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对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定位和阐释,寻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4.
深入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特点,要从道德与法律、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两个方面思考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的价值基础,以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共同价值基础为切入点,整合原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核心内容,对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定位和阐释,寻求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非法学专业普遍没有开设专业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法律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横向知识认知的局限和课本法律理论知识高度浓缩的特点,需要在大学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法律案例来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被赋予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教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往往存在三种错误认识:即将大学生法制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学专业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律常识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律形式主义教育。受这种观念支配,授课教师很难通过该部分教学完成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任务。此外,该部分教学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太少、教学时间太短、师资力量不强等。因此,仅仅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难以承担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应该纠正对法制教育的几种错误认识,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改善师资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途径改善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转化、道德部分与法律部分的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存在一些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因此,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硌须做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为视角建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专题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专题设计应根据"基础"课的性质和课程目标,着力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见实效为宗旨.以此为前提,我们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时代指向的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线的专题教学逻辑.每个专题相对独立,又整体贯通.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青年学子"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授课教师应以"真"为理论教学基点,以"实"为实践教学基点展开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坚持真知灼见,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高度;迸发真情实感,挖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情感深度;理论切合实际,拓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广度;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实践活动,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实力度。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把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1.
崔晶宏 《考试周刊》2014,(91):164-164
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理解,培养大学生普遍具有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同时帮助他们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和法律相关的问题,使他们真正理解法制社会的重大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法制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是对原有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机融合,很好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如何增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整合教学内容是基础;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提高教师水平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教学上需要相应地进行一系列变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三个结合: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二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思想道德修养、公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两种基本素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是指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本文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状况以及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建议和举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然而,法制教育收效甚微,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专题式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教学模式。在理性认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专题式教学的方法,实现法制教育与道德的有机融合,为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卓慧 《文教资料》2013,(6):168-169,18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及道德修养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当前国内改革和建设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对新的形势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影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从课程教学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耿瑞珍 《教育与职业》2012,(24):153-15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下文简称"基础"课)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但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少、学生参与及教学信息有限、学生思维不能得到充分锻炼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对意义、技术和效果三方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础"课中法律教学网络模式的构想,并从制度建设、资源库建设和教学组织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