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郝伟 《考试周刊》2011,(42):28-28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最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多部小说广为流传,成为世界文学毋庸置疑的经典,我国对其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枚不胜举,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其长篇小说,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关注甚少,本文将以其短篇小说《信号员》为例,从小说背景、情节发展、人物心理特征和主题思想方面探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哥特式因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中的一些意象特征,认为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通过大量的哥特式意象制造了曼陀丽庄园的阴森、恐怖、神秘的气氛,描述了主人公焦虑、恐惧、压抑和绝望的心理。指出《蝴蝶梦》中出现的这些哥特式意象,更好地体现了小说巨大而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一部影片——《雷锋》。爸爸边看边给我讲解,让我对影片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谭静 《文教资料》2010,(9):21-22
英国哥特式小说是典型的被恐怖、痛苦所紧紧控制着的叙事。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榭府的崩塌》充分体现了恐怖这种特征。本文主要从非常环境的恐怖、时间选择的恐怖和行动三个方面去分析该小说是如何营造这种恐怖氛围的。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小说始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尽管哥特式小说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文学被时常提及,然而其身影在文学延续发展的流程中一再地浮现并一直延续至今。诞生于世纪之交并风靡于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就诠释了当代哥特式小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的文学类型及其政治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是一个文学类型的混合体。它跨越了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的两种不同类型——哥特式小说和家庭式小说。小说类型从哥特式向家庭式的转变与妇女社会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文学形式在政治上并不是无知的,符号系统和各种表意实践,与现存的权力体制的维持或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简爱》与《呼啸山庄》两部著作写作形式入手,比较两部著作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人们更能看清楚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杜穆里埃是女性哥特式小说家的代表,她在成名作《蝴蝶梦》中运用了时空跳跃的写作技巧,描绘了第二任德温特夫人"我"在曼陀丽山庄的所见、所闻、所感。神秘的人物,怪异的景色,离奇的情节,哥特式的气氛与作者的写作手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朱清 《学语文》2003,(1):26-26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有人认为是于勒,有人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还有人认为是小弗朗士。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文学辞典》中给“主人公”下的定义:“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  相似文献   

11.
姜颖  燕飞 《中国教工》2008,(6):36-39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自《劳动法》颁布以来一部最重要的劳动法律。由于涉及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用人单位用工有直接的影响,该法自颁布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震荡,特别是一些用人单位对这部法律持比较抵触的情绪,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本文就主要的争议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以澄清这些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执行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戴秋诗 《文教资料》2014,(30):114-116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草原三部曲”最为重要的一部小说,其中主人公吉姆和安东妮亚分别代表着渴求东部文明和迷恋西部自然两个不同的人生方向,然而他们又都成为凯瑟自己精神世界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立而统一地呈现出小说的矛盾性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文具的争议     
从前,有六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分别是直尺、铅笔、转笔刀、钢笔、墨水和胶带,他们都住在小主人的笔袋里。  相似文献   

14.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教学的载体,教师用教材教,并不是教教材。通过对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分析和解读,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权增减内容,不能照抄照搬,应懂得灵选用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本文考察了史铁生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音乐性及其成因:陕北民歌的植入;谴词造句的匠心;句式的大胆创新;场面描绘的音乐性;情节的独特处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小说通过三种途径可以获得音乐性: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一位带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细腻而敏感,对男士主人公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握得相当深刻,并在作品中加以细致的、成功的描绘,特别是对抒情主人公潜在性心理的刻划,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对更高人格的追求,作家在作此描写时、态度是严肃而诚恳的,显示了作品的率真美。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人物形象、场景与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四个方面。作运用哥特手法,通过对爱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陈懿 《考试周刊》2011,(26):31-32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和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马丁·伊登》和《平凡的世界》分别塑造了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马丁·伊登和孙少平这两个奋斗者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比较了两个悲剧人物形象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试图解决仲裁机构实体化问题,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对解决劳动纠纷的作用。但是,该法规制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存在缺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然虚化、劳动仲裁委性质不明、地位不独立、三方原则虚化,需要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常被人称做集体创作型小说,根据它们各自的成书过程来看其共同点有四:这些小说都经过不同朝代的演化而最终成书;这三部小说的基本框架、人物都通过宋元时期的话本作品、戏剧作品确定的,它们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不断积累、发展的;这些小说的创作并非出自一人之手。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集体创作型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