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从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上探讨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从社会调查的大量史实论证客畲的融合过程,阐述了由此而形成客家民系的安土而不重迁,以农为主多方发展,讲道德重节义,重血缘讲亲情,敢于斗争勇于开拓,重教兴学承继文化传统等六大特质。  相似文献   

3.
赣南客家的文化悠久,石城县花村客家人紧邻客家的发源地宁化石壁,历史上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滞留当地,形成一个个分散的客家村落。该论题是以紧靠125国道路旁的一个客家行政村为研究范围,参与观察了这一村落中10个自然村举行的宗教游神活动,结合访谈资料,利用人类学上关于仪式与文化解释的相关理论,揭示出客家人通过宗教仪式来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客家民间故事是客家民间文学中最为鲜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以来,客家民间故事作为文学与民俗的双重视野一直支配、影响着客家女性的精神世界。它真实而深沉地凸显了客家女性的思想立场、价值追求、审美理想的内在蕴涵。民间故事既是本土客家女性生存的写真,又是客家女性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遭际的映照。从客家民间故事的角度考察客家女性生活与生存地位,可以进一步认识女性在客家社会中所依附的心理文化,由此深入了解客家女性社会、女性身份及其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的底蕴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这可以从客家民系的形成以及诸如方言、礼俗、戏剧等客家文化事象中得到印证。闽西汉剧是清中叶在闽西客家祖地孕育形成的客家人酷爱的地方戏剧,在此,从闽西汉剧的形成、闽西汉剧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以及闽西汉剧演绎客家人的中原情节等方面分析中原文化在客家地区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赣南闽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客家精神的影响,客家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创建了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社,私营工商业经济也一直长盛不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支援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客家影像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建构,客家女性成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成为文化景观的符号,借由女性形象的视觉符码,女性身体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两岸三地的客家影视剧在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客家女性形象塑造中均呈现女性图像化、女性符号化的影像特征,由景观所代表的女性身体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性别叙事的背后是族群历史建构,女性符号承载的是族群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廖金琳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6):101-102,111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假日体育旅游,强调文化是假日体育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分析闽西客家体育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价值、功能和发展趋势认为,客家体育文化与假日体育旅游的整合,不但能提升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对客家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从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上探讨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从社会调查的大量史实论证客畲的融合过程,阐述了由此而形成客家民系的安土而不重迁,以农为主多方发展,讲道德重节义,重血缘讲亲情,敢于斗争勇于开拓,重教兴学承继文化传统等六大特质。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客家女性具有突出的母性意识。客家女性以奉献为核心,独特、厚重、深刻的母性情怀为客家民系的繁衍、发展作出特殊贡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是传统客家女性精神世界的一面窗口,展示了充满母性光辉的客家女性风采。  相似文献   

12.
客家山歌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对客家山歌作语言学角度的研究 ,分别从语音、用词、用字、修辞几个角度进行。研究表明 ,客家山歌的语言有很大的存古性 ,它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面貌。其中的根本原因 ,在于客家民系源自中原故土  相似文献   

13.
在非闽语中,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词汇的表现特别突出.考察两区方言六十三条共有词汇,包括闽西客家方言中内部一致的词汇三十四条、南北片不同的词汇十四条、内部差异较多的词汇十五条,可知其宏观上体现了汉语方言的同源异流关系,微观上导源于两区行政区划的历史关联,反映方言间纵向的同源关系和横向的渗透关系.同属汉语的闽中方言和闽西客家方言,有后者影响前者的一面,也有前者影响后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庙会的宗教祭祀活动借助于戏剧形式进行,又推动了戏曲舞台的诞生和完善,庙会中的戏曲成为最富于文化个性的信仰形态。历史时期闽西客家地区庙会和戏曲文化生态:神是民间信仰,有神就有祭神场所——庙,民间信仰活动庙会要在特定的时间举办,在祭祀节庆活动中,戏是不可或缺的节目,功能在于"酬神"。闽西客家地区的庙会和戏曲保护真正需要的是活态传承,传统的文化形态只有走多元化的方式,才有可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6,(9):21-24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最具特点的组成部分,其音乐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传统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如以羽商为骨干音构成纯四度音程,以及四度跳进和邻音级进等独特的音调特征便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性格特点。以闽粤赣各地客家山歌为例、结合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性格联系为线索,对客家山歌以羽商骨干为特点的音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语言年代学方法测算隶属于闽西客话一支的上四乡客话和现代北京音的分离时间,大概是在公元874至1050年间,计算结果和学术界的结论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闽西、贺州客家人同属中原汉人,因躲避战乱漂泊他乡,与当地原住民经过长期的杂居、融合,发展成现在既有中原汉族语言文化,又有当地原住民风俗习惯的客家人,由此产生的客家民歌不仅国内反应强烈,在海外也影响巨大,值得我们研究。在此,对两地客家民歌的旋律色彩作一番比较,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客家民歌。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9):16-20
闽西客家传承正统中原文明的文化特质,其"粗粮细做、荤素调和"的饮食结构和"顺应四时"的饮食原则,恰恰体现"性味相和、药膳兼济、寓医于食"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相调、四时食养、均衡饮食等"中和"思想,智慧地实现了维系生命、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迁徙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客家山歌中的情歌古风韵味依存,其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其独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