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2.
花儿是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山歌体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生到当下,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文化的长河里,对西北各民族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西北音乐之魂。近些年,花儿受各种环境的影响,文化流变的速度逐步加快。笔者以洮岷型花儿为例,对花儿的文化形态及社会功能做了浅显的梳理归纳,也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花儿的艺术特征及它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所发挥的民族团结及民族融合所产生的纽带作用,目的是探索有效保护和传承及创新模式,使民族瑰宝的花儿在当下社会中产生更有效的社会文化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山歌体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生到当下,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文化的长河里,对西北各民族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西北音乐之魂。近些年,花儿受各种环境的影响,文化流变的速度逐步加快。笔者以洮岷型花儿为例,对花儿的文化形态及社会功能做了浅显的梳理归纳,也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花儿的艺术特征及它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所发挥的民族团结及民族融合所产生的纽带作用,目的是探索有效保护和传承及创新模式,使民族瑰宝的花儿在当下社会中产生更有效的社会文化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4.
洮岷“花儿”语法摭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洮岷“花儿”中“上、下、个、把、时、么”几个词出现频率很高 ,而且用法特殊 ,反映了洮岷地区汉语方言的特色 ;其序数的用法及语序也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表现出周边藏语语法的底层状态。为此 ,从语义、语法、语用等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描述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洮岷"花儿"是流行在洮州、岷州一带的民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洮岷"花儿"的研究摆脱了建国前至建国初期附属于搜集整理的地位,形成了独立的文化领域;研究工作也从个人的单独行为转化为群体性的有组织活动;研究注重论证性和理论性,成果丰硕,不少研究领域都有所突破.对洮岷"花儿"从起源、功能观,音乐结构、演唱风格,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演场域、演唱形式、发展前景,美学价值以及对其内容所表现的社会和文化信息等诸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探讨,有助于洮岷"花儿"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甘肃省洮岷地区丰厚的乡土文化资源,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以“洮岷花儿”的保护和传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歌谣的情感,以学校教育这一传承方式延续古老的乡土文化,达到保护和传承“洮岷花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短暂的民国时期,洮岷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主要以旱、水、雪、雹灾害为主。本文以民国时期洮岷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为起点,从中分析发生灾荒的原因、发生灾荒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灾后对洮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呜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相似文献   

9.
洮岷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由于地处汉藏融合过渡地带,从而使这里的民俗文化保留了少数民族原有的传统习俗,同时也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探析明清时期洮岷地区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社会风俗,对了解当今当地的藏族风俗,易风移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啊呕令"是流行在甘肃岷县、宕昌一带的一种花儿曲调。本文从唱词格律、衬词、音阶与调式、旋律形态、节拍节奏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对"啊呕令"的唱词及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12.
黎族乐器——“哩咧”是一种竹制的吹管乐,其起源与演变就是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发明创造出来的,它象征着黎族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以下问题:山兰“稻杆箫”是“哩咧”起源的源头;山竹制作“哩篓”代替“稻杆箫”推陈出新;“哩篓”的变革成为“哩咧”不可取代的乐器;陈文仲是黎族乐器哩咧的改革大师;把黎族乐器哩咧持续发展传承给下一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具有音乐素材简洁、结构安排新颖独特、奏鸣曲式的拓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瞬息万变,呈现出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的特征,由此决定了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与语言信息。但由于联觉的中介作用,使人们在欣赏《月光》时引起听觉之外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18,(3):87-90
以安庆、金寨、淮南三地代表性民歌"慢赶牛"为例,从其音乐调式、旋律形态曲式结构等方面对"慢赶牛"这种流行于安徽大别山区的民歌曲种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音乐背后隐藏的受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