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祥 《师道》2002,(10):58
由于多种因素,现在的中学生出现了一种早熟的趋势,于是有了早恋的问题。中学生的早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幼稚型,一种是成人型。幼稚型的早恋主要发生在初中生当中。初中生事实上还基本不懂什么是恋爱,他们的早恋大多数是在模仿,再要好,吵一架就成了冤家。充其量,他们是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而到了初三阶段,他们要恋也没有时间了。我们大可不必把他们的早恋问题太当回事。高中生可就有了质的不同,从生理学角度看,他们大部分已是成人,自然会发生成人型早恋。既谓之成人,又何谓早恋?因为从社会学角度看,他们又都还是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早恋不是过错,早恋是一枚苦果,是还未成熟的果实。在我们班里,甚至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早恋”这种现象。如果有人劝告他们不要“早恋”,那他们会无愧于心的回答:我没办法逃避,这也是缘分。  相似文献   

3.
爱的哲学     
一群哲学家凑在一起谈论爱是什么。有的说,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是一个人的感情在另一个人身上的真情倾诉。一个人见到陌生人后对他产生了好感,这就是爱。有的说,爱是自发的有目标的行动。爱是有选择的,一个人不可能对陌生人产生爱。有的说,爱说穿了是一种形式,是维系人类向前的力量,是人们彼此感觉温暖的一种形式。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说,不论怎样,爱不是形式,爱是一种内容,一种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的内容。他们就这样争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声音。一个母亲领着她双目失明的儿子,从他们身边走过。…  相似文献   

4.
十三岁的女儿早恋了。男孩住得离我家很近,邻居告诉我,两人每天早晨一起上学,然后一起放学。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住得近嘛,可是女儿情绪不对,时而傻笑,时而脸发红,时而魂不守舍,一看就是早恋。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爱是一种涌动,奔流到海永不复回;有人说,爱是一种感动,在心底泛起点点涟漪;有人说,爱是一种"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默默等待和守候。  相似文献   

6.
黄洁婵 《广西教育》2011,(23):39-39
有人说,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崇高的爱,这种爱与学生同行,伴着他们成长,这种爱能让他们体验到平等、自信,从而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让爱与学生同行,有以下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谈起班主任,心里便涌起无限的柔情和爱意。“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跟学生们在一起,看他们成长、嬉笑、犯错误,就象关注自己的孩子,时而高兴时而又紧张。为他们的日益成熟而欣然雀跃,又为他们的屡犯错误而着急。甚至大动肝火,并且凭着我当班主任多年的经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敏感:只要我的学生情绪稍有波动或异常,我就会敏感的察觉到,绝不会错。因为他们日常的举动已在我心中形成定轨,他们顺着我心中的轨迹运行.稍出异常,一定是他们心中有事,定会激起我的第六感觉,这也可以说我与学生们真的是心有灵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爱是一种涌动;有人说,爱是一种感动;有人说,爱是一种"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默默等待和守候。而在我心中,却有着不一样的答案。小时候,最热闹的要属放露天电影的夜晚了。楼房的雪白墙壁就是"幕布",大院儿里的人家都会派"代表"出席。那场面,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作过一次调查,了解父母对恋爱中的男女进行干涉的作用。他们惊奇地发现,父母的干预程度愈高,男女双方竟会产生愈强烈的爱。他们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此“效应”不仅表现在父母的干涉对孩子恋爱态度的影响上,也表现在教育者的粗暴行为对学生早恋等行为的负面影响上。因此。发现学生出现早恋倾向或早恋行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简单地禁止,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对待师范生的早恋现象?这是师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常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固然,有早恋行为的师范生在师范学校是极少数,但对这个问题如果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健康成长,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师范生早恋的原因师范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八、九岁之间,正处在青年初期。从生理上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反映在心理上也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和特殊的感情体验。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和好奇,对异性开始有种朦胧的爱慕和关注,进而有取得异性爱的意向,有的还隐约感到缺少这种爱  相似文献   

13.
<正>爱,有很多理解,有人说爱是爱情,有人说爱是亲情,有人说爱是友情。那么作为教师,我领悟到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母爱,疼爱,包容,理解。用爱感化学生,用爱教育学生,用爱关怀学生,用爱陪伴他们成长。看过一个采访,采访者询问一所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上学到现在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个老师?"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的避而不答生怕该采访者去老师那打小报告;有的说最喜欢的是幼儿园的某老师;有的说自己班里最温柔的某老师;有  相似文献   

14.
我爱孩子。更注意保护孩子原本就有的人性美,比如——原本的简单。他们不爱钱,不爱荣誉,不爱大而漂亮的房子。哪怕有人把他们弄痛了,哭过一场后也就什么都忘了。所以,他们脑袋一碰枕头, 就能呼呼睡去。他们拥有世界上最佳质量的睡眠。原本的灿烂。常常听到一些人说, ××家的孩子真漂亮!也听到有人说,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有人说是专业。还有人说是事业,等等,我认为教师是一种生活。你选择了做教师.不是去捧一个赖以谋生的“饭碗”.不是去守一个得以寄身的职业,而是去爱一种安放并完善生活的方式.爱一种将生命放养其中的快乐,即“教师是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故乡是一缕清风,拂去你心灵的烦恼;有人说,故乡是一把拂尘,拭去你心灵的尘埃。我说,故乡是一扇平凡朴素的窗,从中折射出一种不平凡的情愫。我的故乡坐落在小镇边缘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里。她时而犹如一位温柔恬静、风情万种的妙龄少女,时而又如一位身材魁梧、粗犷奔放的汉子。无论是怎样的她,都给我以别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爱,到底是什么?准确地说,爱,是对另一方炽热的情感投入。至少字典上是这么说的,但我却觉得这远远不够。爱,是他用手轻抚我的面颊;爱,是当我依偎在他的臂弯中,回味着他那肌肤中所散发出的缕缕清香;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卿卿我我、情意绵绵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班主任之友》2010,(10):20-21
早恋,是青春期一个敏感的话题,是老师和家长、学生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不管老师和家长同不同意,藏匿在孩子心中的玫瑰都会静悄悄地开。不是说所有的早恋都危害重重,但早恋对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我曾经用《窗外》这首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引导他们远离早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爱心。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我们要做好教师首先要能做“神”,要有豁达的胸襟来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理解他们,相信他们,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他们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老师对学生豁达的爱往往在一些细节上能体现出来。例如,一位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成人的哲学。而孩子的思维却恰恰和我们相反,他们是爱一行,干一行。究其原因,原来是我们所谓的——兴趣在作祟。有人曾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而孔子也说过: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