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庐山白鹿洞书院东碑廊有一通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当时南康郡守董文伟所立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碑,碑文除镌刻了南宋朱熹守南康军时手订的《教规》外,还附录了《程董二先生学则》(以下简称《学则》)以及朱熹在公元1187年所书的跋文。查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修撰的《德兴县志》在《卷三九·艺文志·文征·杂著》中,首篇录了朱熹的跋文,还有《学则》十二条(自“居处必恭”至“相呼必以齿”)逐条咸有说明。  相似文献   

2.
潮州西湖有二方元代石碑,皆说原城南韩山书院旧址徙来,立二碑亭安放之。其一为《潮州路韩山书院记》,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潮州路总管王元恭立,吴澄撰文,碑阴刻文天祥《谒双忠庙沁园春词》;其一为《重建韩山书院记略》,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次年元亡。)潮州路总管王那木翰(即王用文)立,刘嵩作记,碑阴刻苏东坡《潮州昌黎昌韩文公庙碑》文。此二碑阴的词及文,皆王用文重建书  相似文献   

3.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4.
<正>谢叠山(1226—1289),名枋得,号叠山,字君直,江西弋阳人,是与文天祥同时期的爱国诗人,以其“志节耿耿”而著称。2014年,江西省弋阳县谢叠山小学正式成立。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做一个有民族志节的人”为办学目标,以“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为校训,充分利用当地历史和文化资源,将志节教育引入德育工作,以谢叠山的爱国事迹为载体,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看,悠久的学校发展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蕺山中心小学特有的文化积淀,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学校的历史自南宋乾道年间蕺山相韩旧塾发韧,经明代的证人书院,清代的蕺山书院,辗转递嬗,弦歌相继,在蕺山南麓立校,至今已历八个世纪之久。此处人才辈出,历数百年不衰。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理学大师韩度曾经在这  相似文献   

6.
南宋灭亡,中小学历史课本都是公元1276年。这一年元军分兵三路,对南宋京城临安形成包围圈。南宋恭帝奉表请降,元军得以不战而取临安,俘去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宫室官吏多人,南宋至此灭亡,共七主,历149年。这时元军已基本统一全国,控制了局面。南宋虽有残余力量,已不成气候。查《辞海》、《中国史稿》等书,南宋灭亡却是公元1279年,为什么与中小学历史课本不一  相似文献   

7.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早在唐代九江就出现了书院的最初形态,民间讲学授徒、传播文化的活动已相当活跃。白鹿洞原是唐代李渤隐居求学之地。…  相似文献   

8.
徐丽琴  刘超 《江西教育》2004,(15):91-92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南宋江西婺源人。他于19岁中进士后,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做过十年的地方官,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他的学说与思想影响了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并波及海内外,至今未已。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冬,他重修庐山白鹿洞书院,聚徒讲学,传播文化.教育士子,是他一生中振兴理学,开创和健全书院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但是,从各地和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抓好热爱家乡教育的重要环节,则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我们把乡土教材编成七个方面:(一)乡土历史教材。革命历史教材有《上饶市茅家岭烈士陵园》、《上饶地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般历史教材有《杨天宫》、《夏宰相》。(二)革命文物有《黄道烈士墓》;一般文物有《信江书院》、《陆羽泉(天下第四泉)》、《京皇庙》、《龙潭塔》。(三)乡土地物教材有《信江河》、《钟山》、《庆丰公园》、《浙赣铁路》。(四)乡土建筑教材有《信江大桥》、《赣东北大道》。(五)乡土新貌教材有《上饶师范专科学校》、《沿河公园》、《西壕沿变迁》、《信江步行桥》、《影剧院》、《上饶市仪表厂》。(六)乡土英雄模范教材有《工农兵客栈》、《长征老同志池上寿》、《全国劳动模范周荣花》。(七)上饶市五小校史。在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谢伤得,不仅是一位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而且诗文也别具风格。应该说,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地位,但过去的研究未免过于简略,几本中国文学史只是提及其人和其中一两篇诗而且,这种片言只语的简介对谢伤得的研究显然不够,对他地位的评价也显得太低。谢伤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戈阳(今江西戈阳)人,宋末民族英雄,以气节著称。据刘克彦载(见《四部丛刊》)谢杨得本有杂著诗文六十四卷,但因当时战争频仍,屡遭兵资,故所存无几,现辑为《叠山集》。可见,当时作者著作并不在少,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云南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书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明弘治元年 (公元 1 4 88年 )腾冲县的秀峰书院 ;另一说是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 (公元 1 4 98年 ) ,大理府浪穹知县蔡肖杰在县城北 (今洱源县 )建立的龙华书院。之后 ,弘治十二年 (公元 1 4 99年 )御史谢明宣在大理府城西南建苍山书院。从此以后 ,云南各府州的书院相继陆续设立 ,到清末停办 ,共经 450余年 ,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 1 382年 )二月 ,明朝廷在昆明设置云南指挥使和云南布政司 ,前者是云南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后者则是全省最高行政机…  相似文献   

13.
正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的某一天,广东惠州城银岗岭的丰湖书院内,迎来了一位地方最高长官——知府伊秉绶。话说这丰湖书院,在当时已是名扬四海、学子云集之地。书院始建于南宋时期。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在当时大办书院的潮流推动下,时任惠州太守的赵汝驭在惠州银岗岭创建"聚贤堂",以纪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名儒  相似文献   

14.
公元1126年冬“靖康之难”发生,北宋遂亡,南宋继之建立.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划界.从此,“中流以北是天涯”,“两岸舟船各背驰.”以后虽有《隆兴和议》(1165年)、《嘉定和议》(1208年),但基本维持《绍兴和议》内容,仅有所增减而已.由于宋金对峙,淮河中分,关山阻  相似文献   

15.
宋、明以来,朴素唯物主义有了更大发展,与此同时,程朱理学也建立起了庞大的体系,代表着封建文化形态,影响着千年来的封建社会。 宋代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书院的发展。书院以“九经”为教材,宣讲《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义理之学。学院所在的名山胜地也就飞彩流辉,焕发出耀目的学术光华,呈现出人杰地灵的胜况。岳麓山,长沙之屏,峥嵘挺秀,麓之下,湘水作带,荡漾流辉。岳麓书院,早在北宋开宝九年(公元九七六年)即已创建。至南宋,院以山名,山因学盛,“晦庵,南轩二先生,相与讲道于兹,岳麓之名,遂以闻于天下。”(明陈凤梧《岳麓书院原系》)它与白鹿洞。应天,石鼓並列入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在它的影响下,书院之设遍及三湘四水,衡山、醴陵、平江、茶陵等三十来县中,就有书院五十余所。 (光绪《湖南通志》、《湖南全省掌故备考》)  相似文献   

16.
本辑向广大读者奉献三篇论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王勋成《兰山书院之始末》;(二)赵统《卢文和李兆洛与江阴暨阳书院》;(三)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己”的书院精神》。三文各具特色:(一)兰山书院设于甘肃的省会兰州,是一个省级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至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7.
南宋中期,朱熹创立的朱学和陆九渊创立的陆学,是学术界两大学派。他们利用书院,建立门户,传播学术,影响之大,延及几代。陆九渊的象山精舍在南宋与白鹿、岳麓、丽泽齐名天下。全祖望说:“予尝考其始终,盛衰、兴废之详,有北宋四大书院,有南宋四大书院。……自金源南牧,中原扳荡,二阳鞠为茂草。故厚斋谓岳麓、白鹿以张宣公、朱子而盛,而东菜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鲒埼亭集外篇》卷四十五)四大书院,各具特色。特别是陆九渊,他在象山期间是陆学最为昌盛的时期,黄宗羲说:“陆子之在象山五年间,弟子属藉者至数千人,何其盛哉!”(《宋元学案·槐堂诸儒学案》)李绂也说:“陆子倡道南宋,弟子亦以数千计,今考其姓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益阳市二中是嘉庆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立的湖南四大书院之一的龙洲书院,至今已有450年历史。唯楚有材,龙洲为盛: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领导人周谷城,原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9.
<正> 南宋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十卷,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宋代笔记史料。为了方便广大文史研究者利用此书,中华书局在1981年出版了点校铅字本。张茂鹏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 “《游宦纪闻》十卷,宋张世南著。世南宁光叔,鄱阳人,其事迹已无从详考,约为南宋宁宗(公元一一九五——一二二四年)和理宗公元一二二五——一二六四年)间人。”  相似文献   

20.
正概述《五凤刻石》,系西汉鲁孝王修建宫室完毕时所立的具有纪念性质的碑刻,所以又称《鲁孝王刻石》《鲁孝王泮池刻石》。碑文为隶书,3行,共13字。(见图1-1)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重修曲阜孔庙时,工匠在鲁灵光殿基西南30步太子钓鱼池取石时发现此碑,提领修庙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