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梦婕  刘洋 《海外英语》2023,(22):37-39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目的是整个翻译行为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杨静远和纪飞版本的《柳林风声》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比和分析儿童文学的翻译。通过对两译本中关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式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杨静远译本和纪飞译本之间的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杨静远译本在词汇的选择上更加口语化、句法结构更加简短、倾向于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段,而纪飞译本倾向于保留原文的词汇特征和句法结构,且省译原文的修辞手段,这是由于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造成的。就目的论而言,杨静远和纪飞的版本都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这也证明了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王子》作为一本篇幅短小却富含哲理的名著,自出版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天真无邪的孩童还是涉世已深的大人,都能从中体会到人生的韵味和真谛。《小王子》译本语言众多,而其中文译本也不在少数。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译者对同一文本就有不同的译法。这也是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在文本类型理论的视角下,文章采用语言最优美的张小娴译本与受众面较广的周克希译本进行对比,以此分析两个译本在语言和风格方面的差异,并对两个译本的特点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康顺理 《考试周刊》2011,(60):25-26
解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是开放的,任何文本都没有终极意义,强调译者的创造性。该文借助解构主义翻译观,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为理论依据对《老人与海》的四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力图展现多译本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解构主义理论的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酒文化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贯穿整个小说始终。笔者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译本为例,对其中的酒文化翻译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两个译本的不同翻译策略,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希望能给翻译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果 《现代英语》2023,(11):90-93
文章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王维唐诗三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郑果州相过》《终南别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歌中意象和意境的翻译策略。初步发现,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王维的诗歌意象以自然意象见长,且为纯粹意象;且其诗歌多为白描手法,直抒胸臆。为实现诗歌传情达意的目标,译文注重保留诗中自然意象,结合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6.
<好逑传>是第一部被译成西文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自1761年英译本出版后,先后被转译为法语、德语、荷兰语等多种语言,形成了<好逑传>西文译本语言多样、版本丰富的特征.其中帕西译本和德庇时译本是最重要、流传最广的两种译本.帕西译本和德庇时译本在故事单元的编排整合、章回目录的释读翻译、诗词歌赋的翻译润色和文字词语的选择修饰等各个方面存在着不同;从帕西译本到德庇时译本,西人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认识逐渐深入,评价日益肯定,翻译越来越忠于原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好逑传>英译本的历史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译者目的与译本多样化——以《论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翻译实践的诸多因素中,翻译目的对翻译结果影响甚大.同一原文,因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形成译本的多样化.文章选取<论语>的五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如何影响翻译策略以及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关照程度,从而最终形成<论语>译本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意境就是抒情型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一意境浓郁的诗作,来阐述创造意境的两个必备条件:"切情切景"、"如在目前"的艺术形象和"见于言外"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
罗选民教授的动态话语认知模式为译本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该视角出发解读"A Red Red Rose"苏曼殊、郭沫若、王佐良的三个译本,从历史认知的维度挖掘每个译本创作的过程性、合理性及价值性,以期为翻译文本的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熊亚颖 《英语教师》2022,(10):91-94+101
《红楼梦》全书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其中有不少篇幅涉及中药方剂的描写,而在翻译时为了既能达到中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又保留书籍的文学趣味性,这类文学作品中中药方剂的翻译应与中药典籍及医学字典中的翻译有所不同。《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在海外流传度极高,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因此着重对该译本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其中中药方剂的英译策略,如释义法、替代法、增译法。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在国内有多个译本,以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为最新译本,该译本一经出版就引来评论家和读者"不信不雅"的诟病,只有少数人对译作持肯定的态度。对此,本研究认为,冯译本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形式、选词以及诗境等方面,译者的文化主体意识则是造成创造性叛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同一首外国诗歌,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而在不同的理解下便有了不同的译本。学习外国诗歌时,不同的译本联读,既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原诗的高妙之处,也能帮助读者深入走进诗歌,多元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3.
金婧 《文教资料》2013,(8):30-32
本文通过自建《雾都孤儿》中文译本语料库,运用语料库研究手段,描写不同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具体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写各译本的各自特点即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之处,分别从词汇、句法、篇章连贯方面分析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独到之处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高文璐 《海外英语》2012,(21):222-223
以王寅教授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ECM)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对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动态分析。ECM对言语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ECM中的事件(Event)、行为/事体(A/B)、特征性或分类性特征(D/C)三个层面探究《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产生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徐蕾 《英语广场》2015,(7):13-15
林语堂的作品《浮生六记》英语译本,因其翻译的笔法之娴熟和味道之纯正而享誉海内外。本文以林语堂及其《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基本的翻译行为与文化身份的杂糅,进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认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作为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尤以意境见长,展现其极致之美。但在翻译过程中,再现原文意境绝非易事,值得广泛探讨与深入研究。本文以李煜的名篇《相见欢》为例,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出发,论述译文如何捕捉原文"灵魂",再现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寒山子是我国唐代诗人,一生隐居山林。然而经由日本,和西方的研究热潮,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奈德的译介后,他的诗篇和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该文通过对《粤自居寒山》斯奈德译本的分析,研究译者自身生态观对译本生成的影响,从而窥探东西方生态思想通过翻译的方式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在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廉政文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要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将其中的优秀成分予以吸收,并进行新的阐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优秀成果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要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预防腐败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庄子》汪榕培译本与华兹生译本的语域特征进行多维分析(MF/MD)发现,在整体维度上,二者均与原作哲学散文的语域特征相一致,指称明晰、显性劝说、信息组织精细,但在单个维度上,汪译本信息准确、抽象程度高,华译本则交互色彩鲜明、信息具体程度高,叙述性强于汪译本,与原作语域特征更为接近。文章结合译例与副文本内容认为,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及译者主体性因素是二者语域特征差异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经典小人物,例如刘姥姥。本文将对比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两个英译版本中的小人物语言翻译,探析文化差异因素对小说人物语言翻译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个人在翻译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