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艺术的创造,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运用"曲"与"直"的作用,是成功地上好历史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以“曲”为本的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及批评中,隐藏着可喜的潜流,即对戏曲“戏剧性”及“综合性”的关照.当“戏剧性”作为评价标准置换“音乐性”这一评价标准,并对戏曲艺术作出“整体性”审视时,戏曲评论亦由“曲论”嬗变为“剧评”.  相似文献   

3.
李博 《天中学刊》2013,28(3):41-44
"公意"理论是卢梭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以此为出发点,他构建出了以人人平等为核心理念的政治哲学体系,为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与此同时,该理论的极端成分又使人们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一点是必须加以反思乃至批判的。  相似文献   

4.
“曲”和“直”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有效运用“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可以将一些难题化解.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观念.需要优化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却不复杂,“曲”“直”转换的思维策略常常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5):47-50
在南曲文人化过程中出现的"汤沈之争",聚讼的焦点在于曲这一文体的本质属性是音乐性还是文学性的问题。这代表着文人曲家已经将曲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来确立其不同于传统诗文词的特征。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文人曲家更强调曲体的文学性,以沈璟为首的则更强调音乐性,最终达成了"合之双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英语课堂中学生充满情感"负能量"的现状,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以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情感"正能量"。为激发学生情感"正能量",改善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现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研究设计了基于情感"正能量"激发的"九步曲"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分析。实践结果表明,"九步曲"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正能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冬保 《物理教学》2012,(12):42-43
"以直代曲"与"以圆代曲",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也是物理学中研究平面曲线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中涉及的两个重要的思想。渗透科学思想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斯符号[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在"希望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带有高斯符号的问题.现基于高斯符号的几条基本性质,以"希望杯"数学竞赛中的几道问题为例,对带有高斯符号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纳、梳理,其中包括关于高斯符号的基本知识、关于高斯符号的求值问题、含有高斯符号的议程等,并对各类问题的解法及注意点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狄东睿 《海外英语》2012,(6):132-133
在中西方翻译史上,均出现过影响深远的"三原则"翻译理论。其一由泰特勒(A.F.Tytler)于1790提出,其二则出现在1898年严复《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这两条翻译理论在中西翻译界中引起的反响更是不容小觑。文章旨在分析两条原则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导致差异的深层因素,进而对本土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化曲为直"是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处理一些物理问题时,也需要"化曲为直",转换思维,使物理模型或问题得以简化。下面从两方面谈谈"化曲为直"思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1利用"化曲为直"思想建构物理模型1.1利用"化曲为直"思想解决曲线运动问题例1在125m的高空有一架飞机以10m/s的速度水平飞行时抛下一物体(g取10m/s~2),求物体落到地面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信息时代与后现代课程转向的研究背景下,通过对大量课程思潮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晶体"课程理念。该课程理念以第二代系统论"自组织"为核心依据,具体表现为四个维度的隐喻和七个方面的主张。为实现该课程理念,进一步构建了"潜结构"课程模体。"潜结构"课程模体是"晶体"课程的核心实施方法和路径,分别从不同维度进行阐释并以具体案例加以分析。总之,"晶体"课程在大数据库下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为自组织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三突出"是"文革"时期在总结样板戏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极"左"的文艺创作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与江青密切相关。其主要内容是:文艺作品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文艺作品要塑造高大完美的工农兵英雄形象;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工农兵英雄人物,而且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关于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强调:应围绕阶级斗争的主线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和刻画,都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一理论完全把文艺创作当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实际上宣传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对"文革"时期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一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核心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后续会议。"大遵义会议"期间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是领导集体形成初期的重要成员。同时,"大遵义会议"也是一块试金石,林彪政治上的动摇和军事上的短视都暴露无遗。四渡赤水表现出的战略思想是:目标明确、机动灵活、避实就虚、不厌诈讹。"遵义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民主、求是、自主。这也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历来被翻译界争论最多。而许渊冲先生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观点后,提出的"三美论"、"三化论"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导实践,是国内文学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其翻译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辨析,以说明其"三美"、"三化"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三个自信"教育就内容来说是"概论"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三个自信"的内涵、背景和意义又是独特的,需要在"概论"课教学中加以深化和体现。"概论"课教学应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和价值正当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等重要观点,跨制度比较教学和对大学生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维培养等要求。  相似文献   

17.
"言""象""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理论将作品看作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通过对中国传统"言""象""意"理论与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进行整体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有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和三个主要差异性。相似性更多的出现在从结构角度进行探讨的结果当中,是显见的;而二者的差异性却更多是由于哲学根源和思维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在进行中西理论比较研究之时,既要看到中西理论的相似性以展现共通的理论生命力,又要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哲学根源与艺术特点,而不是盲目地将二者进行比附或者试图通过其中一方来确立另一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永远是由间题哪些地方讲了雪中送炭,?你认为"雪中送开始的。'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炭"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它跟课文的中的问题,用"曲间"代替"直间",可以获得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提间,新颖而不更佳的效果。平庸,容易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容易什么是"直问"与"曲问'呢?正如上海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市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直向"者,死问教师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曲问'的练也:"曲间"者,活问也。"直  相似文献   

19.
教导主任,顾名思义,既要"教",又要"导".既要在校长的领导之下教育管理教师、学生,又要对教师、学生的成长加以引导,起导向的作用.教导主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注意如下事项.  相似文献   

20.
《新读写》2013,(1):17-17
是,会意字,从曰从正,目正(太阳升至中天叫做正午)为直。“直”即是字的本义。是非与直曲(习惯称曲直)是同义词,是即直,非即曲,所以“是”有“正确的”、“对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