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的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小众化传播也因此应运而生。方言节目在一些地方台的热播正是对小众化传播的一种响应。该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极具平民化的风格为一些地方赢得了高收视率。方言节目成为了普通话节目之外的一种调剂品,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与此同时,某些方言节目中的不和谐之音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湘南学院学报》2018,(3):69-73
郴州方言的得有些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气词得类似于普通话语气词嘛;副词得主要表强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都才,还可以在分句中起连接作用;助词得表达先时、歇后、暂时、条件等意义,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陕西凤翔"把"字句保持着古汉语句式的特点,这为研究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文依据凤翔方言的特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指出凤翔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在处置性、宾语有定性、否定词能否出现在"把"字后等语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中适当增加方言例证的讲授比例,不仅可以增加大学教师的授课魅力,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引入方言例证授课可以缓解"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枯燥之处,增加教学的新奇感;可以使知识浅显化,更便于听课者消化、接受,进而提高汉语、文学教学质量。引入方言例证教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认识,更易于摸清楚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把握普通话的特征。此外,还会直接激发大学生投身科研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梅县方言的言说义动词主要有"说"、"学"、"话"、"讲",其中"说"和"学"用法单一且常出现在老一代客家人的口语中,呈逐渐消亡的趋势;"话"和"讲"使用频率高,一起对应着普通话的"说",而且意义丰富、用法多样,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隆昌方言言说动词“讲”具有言说动词、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从句标记等六种语法功能。隆昌方言“讲”的语法化路径大致遵循言说动词的语法演变,由言说动词分别虚化为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和状语从句标记,引语标记“讲”进一步虚化为准标句词。  相似文献   

7.
在芜湖方言中,"哈"[xa]是一个特殊字,它能够出现在多种语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除了与普通话一样的拟声词、叹词的用法,在芜湖方言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用法,有的能够与普通话对应,有的却无法在普通话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正是这类词体现了它独具特色的语义和语用表达功能。以此类独具特色的用法作突破口,可以为江淮官话的研究提供语言材料,更好地探讨语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着重分析了瞢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方言语调”问题,提出了“方言语调”的定性、评分及“语音面貌”归档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9.
商河方言的几个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现代语文》2006,(1):27-28
商河县地处鲁西北,隶属济南市,属冀鲁官话. 本文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主要介绍商河方言介词"逮"、"从"、"到"的具体用法,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汉语教学现状训存在的问题,从现代汉语共时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语音教学模式-“方言引入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上论证了“方言引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荆门方言的“没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方言的“没得”的语法意义与普通话的动词“没有”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当。但凡“没得”后带宾语的,其句末带语气词“得”,构成“没得 宾语(O) 得”格式,这是荆门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荆门话的“没得”不作否定副词,也不用“没有”作否定副词,而用“没”。“没得”的“得”据文献考为“有”。语气助词“得”主要表示事实的已然性、可信性,或表示根据以往的事实,预测和推断出相应的后果或结论,表否定的语气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4.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15.
“范型言说”是理解教育的一种策略。所谓“范型”通常是指典型与代表 ,而理解教育中的“范型”则是指教学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弱势学生 (此特指俗称的“后进生”)。“言说”即发表见解。“范型言说”是指在教师的激励 ,弱势学生自愿登台讲演以有效表达自己对教学活动的体验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对其助词标记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尽可能详尽地描写,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18.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小说写我"的叙事狂欢、长篇小说思想上的"众声喧哗"与"模糊地带"的存在、"诉说就是一切"的创作定位,这些独特的"言说策略"呈现出了莫言小说创作的个性。它们的存在,既体现了莫言对既定成规的反叛、对创作自由和小说文本价值多元化的追求,又显示出他在创作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莫言在政治、民众、自我与艺术之间的取舍与平衡,既让其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又给其小说写作带来了种种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20.
重庆方言中的疑问词“哪个”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相当于普通话中“哪个”和“谁”两个疑问代词的用法.本文将重庆方言中的“哪个”与普通话的“哪个”和“谁”比较,以总结出重庆方言的“哪个”用法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