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人都可以拥有爱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作为人类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爱情历来就是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散文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讴歌爱情赞美爱情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讴歌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文学作品总能若隐若现地展示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也会或多或少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来观察中国人爱情观与婚恋观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都市婚恋小说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爱情主题上讲,爱情迷失在各种欲望之中,以游戏代替爱情;从婚姻主题上讲,婚姻生活从庸常平凡走向低俗,出现大量都市婚外恋题材和关注单身女性婚恋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英语谚语中搜集整理出一些反映西方人婚恋观的谚语,对西方人的婚恋观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同时,对中西方婚恋观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认为中国人应学习借鉴西方人婚恋观中的优秀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汉谚语为依据,比较分析了英汉民族传统的婚恋观念。认为英汉民族在婚恋择偶问题上,都注重从一而终、情感相投、以德取人、门当户对、不重容貌、男大女小。  相似文献   

5.
婚恋观研究是人类价值观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美国剧集《老友记》是一部反映普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视剧,因而真实地反映着美国人的价值观。以《老友记》中六位主角的恋爱、婚姻故事为例,从美国年轻人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运用典型事例,对美国人婚恋价值观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朱熹<诗集传>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所作的批评,可以了解他深受理学影响的婚恋观:男婚女嫁是家庭、国家安定的基础,应该按时进行;婚恋活动中的女子应该是贞节、被动的;情爱行为只能发生在婚姻关系之内;婚内情爱行为要受到节制,夫妻之爱不能流于狎昵,妻妾之间不能妒忌.  相似文献   

7.
邓颖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革命实践中,她深深认识到妇女群众是党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妇女解放是党的重要目标之一.邓颖超的婚恋观具有显著的现代意识.她认为,男女婚恋是社会问题,并强调要重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要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相似文献   

8.
徐(讠于)的小说大都围绕男女婚恋题材展开,在这些作品中寄托与诠释着他独特的婚恋观,本文认为徐主张浪漫美好的精神恋爱,而对现实婚姻持一种否定和悲观的态度,并试图从他的出生及经历探索这一独特婚恋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婚恋观已经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网婚、试婚、闪婚、急于出嫁、丁克家庭等现象不再是大学生窃窃私语的话题,而是大学日渐流行或有过经历体验的主要婚姻意向,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婚恋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越来越多的观众被这些婚恋节目所吸引并深受这些节目的影响,通过对这些节目的研究不难发现,当代的青年人的婚恋观越来越有物化的倾向。因此,研究青年人的婚恋观问题,对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逝》作为鲁迅小说中惟一的爱情小说,自发表以来备受关注,人们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集中落脚在“女性经济独立”和“鲁迅对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许广平和朱安)的心灵感观”这两个方面上。而在本文中,笔者拟从分析文本的“爱情形态”来寻找文本新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卜伽丘作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代表,他在反对禁欲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用人受代替神爱,形成以“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婚恋观,对人类婚姻道德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观自清代以来对《聊斋志异》的研究,涉及蒲松龄婚恋观的专著、论文极少,且多侧重其理想爱情观。本文试图通过《聊斋》九篇写实性三角模式婚恋小说,透析蒲氏对现实婚恋的看法和期望,揭示其囿于时代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流传的经典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满婚姻的期盼,而且这些故事所表达的婚恋观也随着故事在民间经久不衰的传播而融入了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同样,古希腊罗马的爱情神话传说也蕴含了西方人的婚恋观念。本文从东西方经典故事入手解析了中西婚恋观的异同之处,剖析了中国人在婚姻方面被动的认命以及西方人积极争取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作品看古今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就都是文学的描写对象,要反映人的生活,就必须要深入到人的心灵和感情领域,爱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文学表现的是“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爱情题材作品最完好最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爱情发展的历史,显示各种恋爱观,也记录了人类文明史演进的轨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对于爱情的态度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也便是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过程,大量的文学作品生动地记录了这个过程每一阶段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冯梦龙代表作"三言"中大量男女情欲纠葛的艳遇故事,一面展示着肉体与灵魂的出轨,一面又试图用合乎伦理规范的方式对越位的个体行为进行救赎偷尝禁果的婚礼式救赎,隐藏着维护封建礼教的动机;青楼卖笑的货币化救赎,潜伏着女方与男方间金钱和爱情的交易;风月陷阱的补偿性救赎,蕴涵着对已婚男性婚外恋的强烈反感和对女性救赎的双重标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世俗哲学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从中归纳出四桩风格各异的婚姻。透过这些婚姻关系,探求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9.
陈剑  杨晓苏 《时代教育》2012,(11):263-264
近年来,"剩女"一词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婚姻、恋爱、家庭等问题的焦点。然而,社会各界对"剩女"现象的过分关注,对在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正是在整理有关"剩女"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思考这一现象对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徐鹏鹏 《现代语文》2013,(7):121-122
语言是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婚恋领域新词汇的不断涌现,反映了当代青年的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生育观以及性观念。本文通过对婚恋领域相关的新词汇的梳理,分析了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