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锦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1-94
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但具有巨大的世俗价值:宗教信仰给生活在并不完满的俗世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心灵安慰;宗教满足了世俗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助于俗世人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宗教为俗世民众正视人生苦难提供方便之门,给人类超越死亡恐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商品经济大发展、社会生活大变革的时代,是个多种观念、多元文化大冲撞、又大融合的时代,是个物质生活迅速发展,而精神生活相对滞后的时代。面对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现实中的每个有责任感的人,都不能不郑重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应以怎样的观念、方式处事立世?社会又应以怎样的风貌变化、发展?这实质就是人所要面对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取向。从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来观察,《受活》的时间经验是分裂性的。从伊利亚德关于神圣时间乃其他时间结构之原型的论述出发,从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三个角度对《受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神圣时间作为其他时间结构的原型,在社会历史结构中的逐步扩散以及最终狂欢式的蔓延;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只是想呈现出历史地貌中的某种真实状态,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截然的对立;它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暧昧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5.
再论人的潜能、价值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金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科学研究证明了人的潜能(人材)是客观存在的。它表现出内隐性、价值中立性、有限与无限统一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而人的价值(人才)则是人的潜能外化和扩展的必然结果。教育是这两者之间的理想桥梁,它作为人类生产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上通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将人的潜能转化成人的价值;在方法上以创新的情知教学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高二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4):120-124
画像砖是汉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示了汉代人的世俗愿望。汉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表现了汉代人对长寿、健康、子孙繁衍、平安吉祥的向往和对快乐、富贵等人生目标的追求。汉代人能够如此鲜明地把自己的欲望展示出来,显示出汉代社会思想开放和精神自由的程度,也表明汉代是汉民族心理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称号,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称为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应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品质,即超越世俗的教育情怀。教育家斯霞、霍懋征一生的教育实践体现出浓重的教育情怀,而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则体现出典型的世俗超越,他们真正以美好的教育理想实现为追求,体现了社会的良心,形成了教育的脊梁。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教育家而且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我们期盼着更多教育家在"超越世俗教育情怀"的牵引下而诞生。 相似文献
8.
王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9):58-61,64
世俗声乐体裁是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的一种音乐体裁,通过对世俗声乐的起源探究,了解世俗音乐在不同国家发展的形式特点,以及它所表现的情感和内涵,挖掘出世俗声乐体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以及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先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随着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人才问题和与之相关的人的价值问题,越来越尖锐地向人们提了出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如何,对于我们坚定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三个《决定》,对于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本文试从改革的角度探讨人才和人的价值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人才紧迫的客观性和人才问题的战略意义 人才紧迫,这并不是个别人主观的想象和主观的需求,它是世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客观形势所提出来的客观要求。在古代,在人类历史的一个漫长的时期里,社会劳动基本上是手工劳动,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体力支出,脑力支出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人们对知识、对人才的需求并不迫切,思想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人的价值、作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春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17(6):73-75
狭义的"人的价值"指每个人在其生命旅途中体现的现实的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潜能的构成基本要素为德、智、体,其辅助条件为环境、钱财、权势等.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他的价值潜能.人的价值对社会和人自身具有重大作用.人的价值评价相当复杂.要实现人的价值,就要树立崇高的目标,掌握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方法,坚持实现人的价值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于东晔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民文化日益强大。在市民文化的冲击下,知识分子在社会文化中的中心地位逐渐丧失.心态尬而痛苦。在这种背景下,池莉以她的三篇小说显示了知识分子对市民文化也即世俗文化由接轨到妥协再到同流的过程,显示了知识分子面对世俗文化时的另一种心态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殷满堂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6):39-40
宋词的《晚妆》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中学女教师梅子的情感历程。刚刚踏入社会、涉世不深的梅子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追求:她既不唯钱,看不上满身铜臭气的房地产老板刘标;又不唯权,拒绝了县长之子朱维的求婚,而是经人介绍认识了“实诚,心眼好,忠厚本分,平时耍耍笔杆,还发表了不少的文章”的现役军人白文旭。但是商业化时代“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彻底地击碎了梅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14.
崔巧玲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75-78
本文通过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论述说明人的价值与创造力的关系,通过阐述创造力及其基本特征说明人的真正价值,或者最高层次的价值就是人的创造力。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0,(2)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不同阶级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中国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代价值观的典范.一什么是价值?目前说法不一.就一般意义说,价值是表明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即对人们的有用性.人的需要同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哲学价值范畴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关系范畴,包括物质、精神、经济、政治、有形、无形等等价值.价值的客体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价值的主体是需要得到满足的人.价值是 相似文献
16.
论人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当然也包括人的价值的充分完善与最大发挥。前一时期,国内哲学界关于人的价值问题有过颇多的研究,但对人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对教育在人的价值实现中的作用问题,却几乎没有涉及。笔者以为,人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的关系,或者说教育在人的价值中的作用,应该是教育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世朴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2):13-17
教育是历史的现象,是社会性的活动。研究教育而又抽掉历史背景、脱离社会发展,则如同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腾空而起,其结果,不是陷入混沌的怪圈,便是有意无意地踅进伪证者的队列,实属教育认识与实践之忌。 相似文献
18.
吴文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价值地位经历了沧桑变化,从宗教性到文学性,从贬斥到赞誉,从英国到世界,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心路历程",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9.
张荣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魏晋思想的特色,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衰落,以及多元思想的兴起.新兴的多元思想略有两端:一端是世俗的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另一端是超俗的现实批判和隐逸思潮.魏晋玄学仅仅反映了这一宏观思想格局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造成魏晋思想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重心的下移和皇权的衰弱,这种思想格局又促发了士人宗教思潮.在特定的文化中,经济重心下移和政治重心下移、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现实批判和士人隐逸,这几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