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英国历史教育发生了较大变革,从"大传统"走向了"新历史科",并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得以巩固与发展。具体变化过程为:20世纪前半期历史教育受"大传统"支配;50~60年代历史教育"处于危机中";70年代中期"新历史科"初步确立;80~90年代"新历史科"巩固与发展。英国历史教育的百年嬗变,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中,英国工业革命那一幕,就像一场逼真写实的历史情景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英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留下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所言:"有的国家的革命改变了自己的国度,但我们英国人的革  相似文献   

3.
1995年1月,美国“全国学校历史科中心”正式颁发了称之为“国家标准”的历史教学大纲。这在美国的学校历史教育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举措,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标志”。历史科国家标准的制定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1992年春季,就由美国的“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会”和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局”开始了历史科国家标准研究计划,邀请了上百名的历史教师、督学、社会学科的专家、学校官员,以及几十名历史学家,还有各种专业团体和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4.
5.
古人提倡“以史为鉴”。实际上就是提出了要分析和运用历史知识,为现实的生活所服务。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符合历史实际的表象,还要进行思维加工,分析史实,从而总结规律,达到理性认识——经验和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果绕过了理解这一关,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就犹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6.
英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4):58-62,18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的历史科出现了"危机"。面对困境,英国的历史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从变革教学方式入手,进而改革历史课程,乃至探究历史教学之本质。坚持改革数十年,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赞同,彻底摆脱了危机,历史课遂成为‘国家课程,值得称道。90年代,英国连续出台了三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强化了历史课的地位。而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体系诸特点以及历史学业评价理念之发展,对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历史学业评价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会经常看到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新”字的历史概念与历史结论,或具有特定而深刻的含义,或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这些新概念、新结论,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还有利于培养阅读、分析、比较能力。在历史复习中,笔者试着将历史教材中的一些“新”字作以下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以新知识为背景的中考阅读理解题,这类试题中给出的是学生没有遇到过的新运算、新规则、新解法、新概念、新定义等,要求学生读懂、理解新的运算、规则、解法、概念、定义后,运用新知识做进一步的演算和推理,以考查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现采撷2007年中考题几例进行分类阐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学生理解历史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历史知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从立意、生活、对话三个方面,助力学生理解历史之道。  相似文献   

10.
“问道”历史教学,是基于理解和解释的教学,具有“问为表征,道为内核”的特质。“问道”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历史科学的本质出发,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命题在教学中的统一。教学的“问”是认识活动的一半,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念,是一个把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前理解发展到理解的过程。“道”是认识活动中“答”的一半,是关涉价值意义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从哪里来,从而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的问题。真实、激趣、合距是“问道”历史教学问题提出的三原则,价值、研究、发展是“问道”历史教学的问题导向三原则。  相似文献   

11.
知识可按来源、功能、拥有的主体、学科范畴、心理学、学习以及历史知识等角度分类;知识的学习经历内心的默会与外在表现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的过程;知识学习具有非线性、自组织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历史知识教学要注重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转化与形成过程,注重社会知识与个性化知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谢,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科书处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交汇点上,是历史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历史教育研究和相关学科交融的核心话题,对历史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科书研究的基础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及其表达方式,它既反映国家事权的要求、学术界对历史教科书的定位,也反映历史教育实践的需求.其中,历史知识的选取、表述,以及它所呈现的史实...  相似文献   

14.
<正>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的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具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知识转化为能力缺乏“理解”基础。理解是介于知识感知、巩固、应用间的桥梁。作为教学目标的理解不仅指“明白、懂得”,还指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是一种能力和倾向。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范长江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呈现出遭遇瓶颈的态势。突破瓶颈,深化研究须突破三个问题:范长江是“人”还是政治符号问题;范长江的世界观及其内在矛盾问题;特殊语境的理解与历史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7.
焦功成 《湖南教育》2004,(22):32-33
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按教材逐句记忆。其实不然,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或前因后果的纵向联系,或相互影响的横向联系。零散的历史知识是记不住的,即使记住了,也是一些不能活用的“死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打破课本原有的体系,创造性地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才是有用的活知识。“创新就是将提炼的信息经过重组和改造内化组成新的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主要采取纸笔考试的形式,因此直接影响高考得分的是书面的"表达",而表达又依据于"审题",连接二者的则是"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三历史最后阶段复习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历史知识的查漏补缺,并使历史知识的理  相似文献   

19.
聂华伟 《四川教育》2004,(10):43-43
新课程确立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强调三维目标并重。但由于认识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再谈“知识”就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真是这样吗?在内蕴理解上,过去考虑学科课程时,往往从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出发,“知识”局限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即陈述性知识。而新课程视野里的知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新范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解放思想,掌握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善于搭建自主思维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