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属牛,草是牛的营养之源。我是教师,于老师是我的学习之源。上世纪90年代初,于永正老师的大名早已蜚声大江南北。可对于我这个还未出道的中师生而言,对于老师最初的印象,还仅仅只是一堂《草》的录像课。当时,我无法用高深的理论诠释这堂公开课。只能凭自己的直觉理解和欣赏。对我来说《,草》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当时风靡全国的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真的没想到语文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真的没想到小语界竟然有这样了不起的男老师,真的没想到!从那一刻起“,向于永正学习”的种子就深深地埋在我的心田。我明白,自从吃了那第一口的“草”,我这头…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稻秧脱险记》的录像课,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妙不可言。请看。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师发讲义,生自读、朗读。(讲义的内容节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4~13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四月的梨都砀山,春日载阳,于永正老师正在执教《惊弓之鸟》的第二课时。讲到“孤单失群”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于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这时一个男生突然推门而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对名青年教师来说,能与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同台上课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如果能在课后聆听于老师评课,展开对话与交流,那无疑是青年教师梦寐以求的。而我,居然都幸运地得到了。  相似文献   

7.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8.
听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全场皆惊。惊的是于老师细读文本工夫之高深。  相似文献   

9.
那年,省里高二期末统考有一道语文题,是摘录的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句话:“莫泊桑_______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行列。”要求从“初露头角”“下车伊始”“小试牛刀”三个成语中选出一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上完了最后一堂课,不经意间坐在了教室最后的座位上,抬头的瞬间,夕阳照在我的脸上,一份久违的感觉跨越时空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1.
方铁桥 《阅读与鉴赏》2009,(7):51-51,30
于永正老师说:“科学求真。艺术求新。人文求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要努力使每一节语文课艺术化。”他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不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而是善待学生的艺术。”细节教学能体现于老师育人的艺术.突现了课堂教学的亮点。闪耀着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有幸聆听到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饱含亲情的美文——《第一次抱母亲》。于老师用完整的两课时向听课老师生动、具体地诠释了苏版教材所提出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八字方针。其中的一处朗读指导更给在场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慢慢地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昨晚又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武老师兴高采烈地“大吹”。  相似文献   

14.
庞会春 《山东教育》2005,(13):24-26
走进小学生中间,问一问他们喜欢什么学科?占课时最多的语文课并没有引起大多学生的青睐;了解一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除了老师布置的必读书(篇)目之外,竟有不少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语文教学缺乏情趣,扼制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感悟的灵性,恐怕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因素。一段时间以来,我较为系统地阅读了《教海漫记》(于永正著)、《于永正文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的主动发展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因势利导,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教师课堂导语的艺术和魅力。这里的导语,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富有意义的对话,是  相似文献   

16.
师世伟 《云南教育》2005,(32):28-29
不久前,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感触颇多。于老师清新自然的教法,扎实、有效的学法指导,对我们来说。指导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8.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9.
每次听于老师讲课总会有很多感触和收获,这次也不例外,于老师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文童语言朴实生动,叙述条理感人。于老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了“番茄太阳”别样的美丽,更是让我懂得了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而重点和难点在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从技巧入手,如告诉学生:这句要用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