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音色     
如果有人在演奏音乐,我们单凭听觉就能区分出各种不同的乐器;如果有熟人在唱歌,我们也能辨别出究竟是谁的嗓音。这种区分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音色。音色和高低、强弱、长短一起,共同构成乐音的四种性质。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强弱由振幅决定,长短由振动时值决定,而音色则由泛音决定。乐音通常都是“复合音”,它是由“基音”和众多的“泛音”(又称“分音”、“倍音”)共同组  相似文献   

2.
音乐中所使用的音都是“复合音”,它由振动体全振动所产生的“基音”以及局部振动所产生的“泛音”复合而成。在复合音中,基音只  相似文献   

3.
音高是基音产生的频率而形成的,即基音频率决定音高,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体系中有固定音高的。就钢琴而言,它包括了88个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别的音在音乐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相似文献   

4.
泛音的空灵 泛音,乐之空灵者也.任何发音体,除了整体振动所产生的基音外,其1/2、1/3、1/4各部分也同时在振动,产生高于基音二倍、三倍、四倍的音,这些音就是泛音.小提琴的泛音技巧,就是用指抑制住基音的振动,而让个别泛音特别突出,出现一种远隔、虚幻、朦胧的音效,表现出一种极似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无论人声、歌声,还是乐器的声音,它们不是一个单音,而是一个复合音,也就是由声音的基音和一系列的泛音所构成。这些泛音是基音频率的倍数,它对音色的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泛音的数量和泛音幅度的不同构成了音色的频率特性曲线。这条曲线体现了音色的表现力。对人声的美化、修饰,可以通过对调音台上面的输入通道中的四级均衡器进行频率处理来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调音台中的四级均衡器分为4个频级,根据德国柏林音乐研究所资料介绍,它们是:HF:6~16KHz,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MID HF:600Hz~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  相似文献   

6.
将自然界的一切非乐音作为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得出的音响,本文叫非乐音音乐。仅用乐音作为材料加工而成的音响,本文叫乐音音乐。至今,人类的绝大部分音乐活动及产品仍停留在乐音音乐上。非乐音音乐是存在的:①辞书上有解释:“音乐:音的艺术(德文Tonkunst)”。见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外国音乐辞典》。这里的音既指乐昔也指非乐音。②意识上承认:“锅碗瓢盆交响曲”(电影)。③名  相似文献   

7.
沉音,是音乐基本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是「泛音」的对称。泛音列是将弦线减成1/2、1/3、1/4、1/5;……所产生的是其上方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的音响,而沉音列正好相反,它是泛音列的「倒影音列」,或称「对应音列」,就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着部分学生唱歌跑调(以下简称跑调)的现象,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做一探讨,分析跑调原因,找出施教途径。 一、跑调的原因 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唱歌需要产生乐音,乐音是有规则的振动。从音律角度讲,乐音体系中的音都有绝对准确高度,唱歌发出的音是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倡学科综合”,它不仅提倡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而且还提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为我们音乐教学构筑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为我们借助于其他学科更好地说明音乐概念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众所周知:音是由乐音组成的,而每个乐音又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因此,音乐与物理学之间的渊源关系是与生俱来的。笔者运用物理学的概念,解决了用音乐语言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和大合唱训练中,渐强(cresc或)力度记号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把它理解为渐高。尽管我讲…  相似文献   

10.
《汉堡协奏曲》它是著名匈牙利作曲家创作的,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自然音圆号利用在四支助奏圆号中和度奏圆号中。由于在自然音圆号演奏的基本上都是泛音列,它与运用平均律为主的乐队之间还存在着音高方面的矛盾。而利盖蒂在曲中将该矛盾的冲突、交织以及共存作为在音乐乐曲中最基础的结构逻辑基础,并合理运用材料、织体以及音高等手法或整合统一矛盾或突出分离矛盾,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张业茂 《文教资料》2007,(31):59-61
乐音的形成离不开律制。律制从自然音走向乐音体系,以及乐音体系"重返"自然的两次大的"扬弃",既是人类音乐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极大地推进着人类的音乐实践。这种"扬弃"中的"立"与"破",不是简单的"结构"与"解构",对于21世纪这一"文化世纪"中音乐文化的"生态建设"能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钢琴“音律复合”概说汪子良,李强一、钢琴音律复合的音乐物理学考查人们通常认为,我们听到的钢琴音响是十二平均律的音高关系,这当然没有错。但从音乐物理学视角审视,并将钢琴的基音与倍音看作一个整体音响系统,就会发现以十二平均律为基体的钢琴音响,不但有纯律之...  相似文献   

13.
"意象"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范畴,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长河中,渗透着"意象"美感,音乐论著从《乐记》到《溪山琴况》都蕴含着"意象"美学,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中活音和带腔音等技法的运用,都是"意象"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艺术表述。  相似文献   

14.
(旋律:小说音乐美的主要表现特征) 音乐美的表现特征并不体现在单个的乐音上(尽管振动有规律的乐音也有审美价值),而是体现在不同的乐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也即一系列乐音的有组织的、合乎规律的进行中。这种乐音的有组织的、合乎规律的进行,在时间的表现形态上表现为一种旋律。“在旋律里,各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强弱不同形成节奏;各音的高低不同形成旋律线,并往往体现出调式特征,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旋律是多种音乐因素的综合体,在旋律里各种音乐因素形成了统一体,获得了真正的音乐的生命。”的确,音乐艺术的最诱人的魅力就在旋律中,因为旋律是音乐中最能表现感情和展现感情活动轨迹的因素,它被称为音乐中的灵魂,这正如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恩斯·托赫所说:“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在表达感情、构成艺术形象、向听众传递音乐信息方面起到近于决定性的作用。 王蒙的许多小说,常常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旋律运动。不同的是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运动是音高运动,它可以用线条表示,这就是音高线,而王蒙小说的旋律运动主要反映在情感运动上,  相似文献   

15.
晚明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童心说》中提出:"性情自然说"的哲学思想。据此他在多篇作品中表述其对音乐的本质与创作及音乐的审美等多方面的音乐认识论。他在《琴赋》、《读律肤说》、《杂说》等诸篇散文中的音乐理论多是对儒学以《乐记》为代表的我国古代音乐理论的悖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李贽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音乐认识论对我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 (主要是乐音 )所形成的艺术形象 ,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音乐为什么能发挥巨大的审美作用呢 ?这与音乐艺术自身的组织性、隐含性、主观性、美的因素四个方面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琴艺术十分重视取音、指法,它们在古琴琴论(如《溪山琴况》)中并非是单纯的技巧论,而是具有审美本体论地位。对琴"音"本身的珍视是与古琴(乃至其他中国艺术)高度重视琴材本身审美价值特性的观念密切联系,这种观念在《考工记》中被称作"材美",它深刻地贯注在古琴审美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19.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就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其特点就在于它表达情感和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段是乐音而不是别的,并且是有组织的乐音。因此,能否上好一节音乐课,取决于老师能否把有组织的乐音具体、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做到了,那无疑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否则这节课就失败了。下面以《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实例,具体谈谈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一、情感铺垫按道理应该直接教授这首歌曲的音乐要素,因为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