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20年前,我开始的关于信息经济学工作中,我当时的出发点是一个例子:人们怎样去找到最低价提供一种牌号的汽车销售者?一个人越想买汽车,他越是更好地搜寻是否值得,而且是在很多可能的销售者中搜寻是否值得?由于几十位熟练的经济理论家的工作,对于搜寻买卖伙伴、价格及质量的研究已进入既广又深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青年科技》2001,(4):50-51
可能许多人在某一时刻会突然有一种探索的欲望:探索自己,探索自己周围的人,探索动、植物,探索岩石与江河,探索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能够产生这种探索的欲望是很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那些能够进行探索并找出答案的人。答案往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就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著名童话《骑鹅旅行记》中的小家伙尼尔斯吗?这个被精灵变小了的男孩骑着白鹅,跟随一群大雁去旅行,与各种各样的动物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故事。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人康拉德·洛伦茨,就仿佛是科学界的一个顽童,在与动物的对话中做出了卓越的科学贡献。由于在动物行为学上的杰出贡献,洛伦茨被称为“雁鹅之父”,并且被奥地利人誉为奥地利的“真正的”科学家。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生命、思想锐利的科学家的身影。在生趣盎然的世界里成长1903年11月7日,康拉德·洛伦茨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附近…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院士、著名动高压物理学家、内爆动力学家经福谦,以校友身份参加了1998年10月2日南京市金陵中学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之后,在邹正副校长的陪同下、与高三教改实验班78位同学,进行了亲切的座谈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转变的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我想这能在中国找到最强的感受。毫不奇怪,我们所发展的思想能如此热烈地被中国所接受。一般人认为,17世纪是欧洲科学的黄金时代,也是欧洲人民开始同中国文化接触的时代。世界科学的某些创始人如莱布尼兹,曾高度赞扬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以及中国人对人和自然界的独特看法。自那以后,中国文化已成为欧洲科学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使得当时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深信: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立,基本原理已牢固确立,后辈的工作只是修饰性的,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多添加几位有效数字而已。然而,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他的量子论假说;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彭加勒大胆宣告:经典物理学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又过了三年,瑞士伯尔尼一名26岁的公司小职员爱因斯坦向全世界宣告,他找到了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世界混乱了……  相似文献   

9.
对全世界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界朋友来说,200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各国科学家将纪念电子信息领域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一个是三极电子管诞生100周年;另一个是通用电子计算机公开]示60周年;第三个是电话公开]示130周年。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与社会里,扮]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久前,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2005年最流行的9个科技新产品,全部都是电子信息产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里回顾与电子器件有关的一些历史事件,展示电子器件历史映射出的科学人文美,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发。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创…  相似文献   

10.
路甬祥 《学会》2001,(11):19-22,23
一、20世纪技术创新的某些规律的探讨 20世纪技术创新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是100年前的人们很难预见的,这不仅是因为技术本身日新月异,而且因为科学与技术之间以及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之间相互推动,为促进技术创新而构建的社会化创新体制也日趋完善.探讨这100年来技术创新与发展规律,无论对我们理解20世纪技术进步,还是对选择新世纪的技术创新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创新必须着眼于全球竞争优势和技术造福人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0,(2):80-80
20世纪,百年沧桑祖国命运多舛,儿女优秀依旧。中华骄子,遍布神州;科学巨星,光照全球。抚今追昔,几多艰辛与奋斗,赢来成功与光荣;放眼未来,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共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行将结束。在这非凡的100年中,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超过了以前各世纪的总和。科学家们纷纷总结人类在20世纪的最大作为:有的称为“原子的世纪”,有的则叫做“微电子和信息技术的世纪”等等。总而言之,大多没有离开物理学的领域。 21世纪即将来临。在科学技术领域,谁将主宰这新的100年?对此虽众说纷纭,然多数未来学家预言,  相似文献   

13.
我将试图从问题选择、科学方法和作为我们工作工具的概念的使用这样三个方面,分别就传统的影响问题作一讨论。 问题选择中的传统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提出了关于自然现象的原理问题。古希腊文化时期后期的希腊科学的衰落,标志着这种漫长的非活跃时期的开始。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直到1000多年之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诺贝尔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以及诺贝尔奖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机制,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时值诺贝尔科学奖颁奖100周年之际,由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承办,于2001年12月21日—12月23日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了纪念诺贝尔奖颁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云集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太原、南京、济南、泉州、长沙、西安、合肥等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是第一个科学的世纪,20世纪是第二个,当然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是科学的世纪里两个基本的标志。科学的社会化是指科学家不再是个人关在屋子里头自己拍脑袋想,相反,科学研究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的行为,即所谓的大科学,这里面包含着全社会的支持以及科学共同体大规模的系统运作。社会的科学化则是说社会的运作按照科学的模式进行,例如流水线生产、工厂和学校里严格的作息制度、交通秩序等等,都按照科学在实验室里所规定了的秩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52-53
《韩非子·外储说左》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 遥望蓝天,人类自古以来便梦想如同飞鸟般在天空自由翱翔。墨子看来是个勇敢而且伟大的人,三年为鸢,虽一日而败,但已在蓝天印下足迹。人类早期的飞天之梦是单纯而又美好的,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墨子花三年迈出的一小步,或许已经是人类的一大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研究屈光不正,已有近400年的历史。1621年荷兰斯内尔利用光通过两种不同的光学界面发出折射的道理来解释屈光现象。1678年荷兰惠更斯把斯内尔所观察的现象,推论出光的折射率后,根据惠更斯的光的数学公式进而导出光的完全内反射。这是现代光学纤维弯曲后仍可导光和昆虫复眼成像的原理。1611年卡普勒第一个用光学仪器来解释眼的成像,认为任何物上发的光通过眼的曲折在视网膜上结成的是倒像。1619年法国谢纳将牛眼球后极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切除后,在视网膜上出现外界物体的倒像,这为几何光学向限生理光学渗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80…  相似文献   

18.
王淦昌先生很希望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最终没有拿到,他并不因此遗憾。在他病重入院时,几次对看望他的学生说,我想干的事基本上都干完了,死而无憾了。但事实上诺贝尔奖几次和他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与诺贝尔奖陈学铭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近百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它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先后有15人9次获得或分享世界公认的崇高荣誉──诺贝尔奖.缺乏维生素最典型而旦困扰着几代人的疾病是坏血病和脚气病。坏血病为维生素C缺乏所...  相似文献   

20.
正199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约翰·罗伯茨在2015年4月2日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计算生物学》发表文章称,获得诺贝尔奖有10个简单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学生物。因为,与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有两种,即诺贝尔化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一半都发给了生物学家,这样,就会提高50%的获奖概率。2016年化学奖的回归纵观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罗伯茨的话有其合理性。在诺贝尔化学奖116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