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教学本文,一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法布尔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执着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然而在当今语用教学的大背景下,仅把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显然已经是不适合并单一化了。笔者最近又教学此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教材重新作了解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与教学,课堂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学习本课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围绕文中出现的“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学习本课要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围绕文中出现的“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进行教学。一、读中想象,创设对话情景——  相似文献   

5.
《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介绍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爱各种小虫子,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教学这课时,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相似文献   

7.
《装满昆虫的口袋》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养  相似文献   

8.
动物界中昆虫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分布最广泛。昆虫和人类关系非常密切。象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十分喜爱昆虫,他专心致志的观察、研究,被称为“小昆虫迷”,以致后来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从小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蟋蟀》(小学自然常识第三册第八课)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文本、发挥想象,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和归林后的喧闹、热烈,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咀嚼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布尔的《昆虫世界》,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他用充满童趣的观察眼光,丰富精确的科学知识,再加上人生的真情体验,著成一部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的《昆虫世界》。他一生中的最大兴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一、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的确,法布尔挚爱着昆虫,他像一个对这世界充满好奇的大男孩,穷毕生之力,奔波于森林山野,数十年如一日,放大镜和笔记本不离手,观察研究昆虫。《松树金龟子》…  相似文献   

11.
肖雪 《考试周刊》2011,(46):222-222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昆虫知识、欣赏昆虫图片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一)认知领域初步了解有关昆虫的外形特征,感受和体验画中可爱的昆虫形象。  相似文献   

12.
蔡蔚 《山东教育》2010,(7):69-69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  相似文献   

13.
同事执教了一节语文教研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口袋》。在课堂学习的最后阶段,他介绍了法布尔一生对昆虫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观察并最终写成《昆虫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出示了三位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1)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称赞法布尔为昆虫世界的荷马。(2)法国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是这样称赞法布尔的: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特别是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更多地指向于"表达",这应该成为问题设计的应有品质。《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一课中第3自然段是一个重点段,通过以下两种不同提问设计的比较,我们或许能明白高年段阅读教学该怎么提问。【案例1】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师: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的时间找到的?师: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  相似文献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叙述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教学目标到底怎样确定?教学内容怎样精选?教学环节怎样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确定———为什么教当前的语文课存在着教学目标确定乱、偏、繁等问题。这样的目标,既不准确,也体现不出年段要求、文体特征,更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学目标到底怎样确定?除了要关注学情,最根  相似文献   

16.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花丛中翻飞的蝴蝶,洞穴里隐藏的虫子,还是小河里游动的鱼虾,都引起他无限的好奇心。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地着急起  相似文献   

17.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课文."衣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有三处写到"鼓鼓"的衣袋,显示了"小道具,大作用"的独有特色. 一、装满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 文章第一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第5自然段,法布尔去观察捕捉喜欢的甲虫,捡了好多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放进、包上、装进、欣赏"这组动词表现了他对小甲虫的珍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好像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品味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很珍惜,精心呵护,照顾得很周到,进而感受到他对昆虫的着迷.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A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美景,体会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今天教学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这是一篇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文章,从文章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近乎痴迷的爱恋。也许是孩子们都喜爱昆虫的缘故;也许是为了配合教材的缘故,孩子们正在阅读《昆虫记》这本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