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假应朋友的邀请,去德国小住了一段时间。朋友有两个孩子,9岁的儿子大卫和8岁的女儿苏菲。其间留心观察了他们家庭教育的点滴,发现德国的父母非常民主,总是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2.
平等的谦让     
一家三口到朋友家玩,朋友也有一个和我女儿一样大的9岁的小男孩。两个孩子玩得挺开心。朋友很客气,给了两个孩子每人一块蛋糕。看得出来,蛋糕很好吃,朋友9岁的儿子,几口就把它消灭了。我女儿呢,大概舍不得,吃得较慢手中还剩下一半。朋友儿子眼巴巴地看着我女儿,求她给他一半。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我去德国做短期小学教育培训,就住在一位留居德国的朋友家里.朋友有一个8岁叫思成的儿子,很是活泼可爱. 可几天下来,我有些疑惑了,作为学生的思成每天好轻松,就没有见过他学习,而更奇特的是,作为家长,朋友没有像我们中国父母一样为孩子着急和不停地督促孩子学习。 看着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玩耍,我忍不住问朋友,你不担心儿子的学习?朋友告诉我,在德国,是禁止过早和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的。朋友接着讲了他这几年和儿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德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尤其是对孩子也同样坚持原则这一点,就很值得中国家长借鉴。一年前,朋友到德国友人家做客,看到德国友人有一个4岁的儿子,很喜欢吃甜点。用餐前,友人特别用小碟子盛了一份食物给儿子,和蔼地告诉他:“如果没有乖乖地吃完晚餐,那就没有任何餐后甜点了。”当日晚餐十分丰盛,大人们很痛快地边吃边聊。孩子不知何时已悄悄离开了餐桌,留下一碟没扒拉几口的食物。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小孩一见是自己最爱的甜点,露出欣喜的目光,百般央求妈妈给他也吃一点,但德国妈妈却丝毫不为所…  相似文献   

5.
一位民工朋友,想让我在假期里辅导一下孩子的作。我问孩子平时是不是写日记,孩子说有时候写,并拿出一个旧作业本拼成的日记本给我看。孩子的日记让我看了很惊讶,想不到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会想那么深刻的东西,其中一篇让我沉思了好久。  相似文献   

6.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她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朋友带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2010,(12):48-48
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6岁~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问,到商店里买东西:10岁~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岁~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岁~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孩子不自觉执行,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派专门的执法人员监督孩子执行法律条例。而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严谨,绝对没有半点的庇护,即使孩子因为生病不能做家务,也必须要给父母一个正式的书面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父母     
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9.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真漂亮,可爱极了!  相似文献   

10.
程丹梅 《父母必读》2014,(1):133-133
正很多人从心底里抱怨,如今的孩子越来越没有孩子样!那我们大人要做些什么才能保护孩子的天性?最近,国内的很多朋友跟我提起了他们的烦恼: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孩子样了,每天中规中矩地和珠心算、拼音、书法打着交道,感觉孩子们不会玩耍也不快乐。其实,这种烦恼,我身边的德国朋友也跟我提起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发生在德国朋友身上的2个小故事,也许让困惑的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年春节 ,我到一位朋友家拜年。吃饭的时候 ,朋友的孩子一失手 ,碗掉在地上 ,“哗啦”一声 ,碎了。  朋友生气了 ,说 :“看你 !做什么事都是冒冒失失的 ,连个碗也端不住……”  孩子不安极了 ,要哭。  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 :“碎 (岁 )碎 (岁 )平安 !碎(岁 )碎 (岁 )平安 !再给孩子找个碗来 !”  一句话 ,说得大家都高兴起来。孩子脸上的沮丧、不安也一扫而光。家庭里立刻又洋溢着节日的祥和气氛。  我佩服朋友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碎 (岁 )碎(岁 )平安” ,把由孩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 ,转化为吉祥。我们当老师的 ,每天不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朋友的小孩随父在德国某中学读书,由于刚到德国,德语基础差,学习有点吃力。于是其父利用晚上时间在家为孩子补习德语,孩子的德语水平大增,孩子的老师不解,询问究竟,孩子如实回答。按国内情形,老师对这种家长肯定大加赞赏。孰料这位德国教师事后拿起电话,警告这位父亲,说其侵犯了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要其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就要控告其云云。故事的引人深思就在于涉及到一个概念,一个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常常忽略的概念: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指的  相似文献   

13.
一天,到朋友家作客,正巧遇上朋友在训斥他五岁的儿子:“你又偷偷拿我的钱了,这次我决不饶你——给我跪下!”五岁的孩子面色惊惶地跪在地上。朋友平静下来后,告诉我:孩子已是第三次拿他的钱了。前两次他发现后,都忍住了,没有批评。没想到,这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今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了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到一位朋友家串门,吃饭的时候,朋友的孩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朋友生气了,一副严厉的样子,说:“看你!做什么事都冒冒失失的,连个碗也端不住,干什么要用心!”朋友严厉地批评使孩子害怕极了,要哭。这时,孩子的奶奶却笑着说:“碎(岁)碎(岁)平安,碎(岁)碎(岁)平安,再给孩子拿个碗来!”一句话让大家都笑起来。这时,孩子脸上的沮丧、不安一扫而光,本来尴尬的局面又变得和谐起来。这件事,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触动很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奶奶说话的艺术,一句“岁岁平安”,不仅消除了孩子的恐惧心理,而且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16.
经常见到班上的小女孩涂着红红的指甲油。一问,说是妈妈给涂的。家长朋友,您可知道,给孩子涂指甲油是有害无益的。一方面,指甲油属于成年女性的化妆品,家长为了好玩而给孩子涂指甲油,无形中会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孩子一旦养成了爱打扮的坏习惯,下一步就该跟...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18.
楠杨 《家长》2012,(5):16-17
德国 德国人特别守时。德国父母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约会要准时到达的习惯,只有按时赴约才是对对方的尊重。约定好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孩子无论是应邀到别人家做客,还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  相似文献   

19.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相似文献   

20.
董旭午 《学子》2013,(11):7-8
今年一月底二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中德友好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远赴位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的赫尔曼利茨中学参观学习。在一次课间交流中,我有幸看到了一篇介绍德国中等教育现状的文章。当时,一位定居德国的朋友给我翻译了文章的大意,我十分感兴趣。后来,一直放不下,就又通过这位朋友转来一份中文版的邮件。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