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乘电梯的经历,电梯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能让数字也乘一乘“电梯”,就能帮助我们理清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们接触到的最简单的数字就是“1”,我们也是从“1”开始认识数学的。看似平常的数字“1”在数学解题中却有着非凡的妙用,恰当而灵活地运用“1”作为解题的桥梁,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问道于“O”     
“0”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由于它的意义特殊,因而给我们解题带来许多障碍.本文对“0”在数学中常常被学生所忽视的地方进行剖析,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们解某些数学问题时,若能根据问题中某些数字的特殊性,往往能获得简明的解法,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0”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数字,尤其在数学运算中。“0”有着特殊的“待遇”.了解“0”在数学运算中的特殊性。对于我们学好数学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数字和学会计算,其更重要的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中的问题,这要求数学要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组织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于是,“数学日记”便成了师生们共同探索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数学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揭示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果我们把命题中“条件”和“结论”互换身份,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有意义的逆向命题;把一个数学命题中的某些特殊的条件一般化(比如取消某些条件过强的限制),从而得到更普遍的结论,叫做数学命题的推广.这两种方式都是发现数学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退为进”思维模式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先退一步,甚至几步,考虑一些更简单,更特殊的情况,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进而发现一条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它是类比、特殊化等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具体体现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充分剖析,有时会联想出一种适当的辅助模型,如某种数量关系,某个直观图形,或者某一反例,以此促成命题转换,产生新的解题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特点就是“构造”,此种数学解题方法称为构造法.构造法的关键在于寻找到合理的数学模型,一旦运用成功,它所呈现的问题的本质规律和数学的内在美,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数字排列问题通常比较麻烦,所以往往令人望而生厌或望而生畏。然而,正由于繁难,才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发展人们的数学能力。只要我们逐个地考察题目的条件,正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乘电梯的经历,电梯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如果能让数字也乘一乘“电梯”,就能帮助我们理清题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才福 《新高考》2007,(4):9-13
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更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运用对称性的思维方法我们称为对称法.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对称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生》2013,(5):10-11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数学能让一些人感觉生理疼痛近期一项科学研究发现,数学问题可能会让某些人产生疼痛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对数学问题的恐惧可能激活大脑中主管生理疼痛的区域。研究员里昂斯和贝洛克调查了28个人,一半人对高难度的数学问题有强烈的恐惧感,另一半人则有不明显的恐惧感。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对概念的意义和它的产生过程进行反复的“品味”,这样才能领会它们的真谛,并通过它们去感悟数学.下面,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百万”有多大?“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小?这个问题与“幂”、“科学记数法”这两个概念有关系,许多同学都能正确说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但不一定有很具体的感觉,这是因为:1.要领会“一百万”有多大,就要有具体的人、事物和计量单位.例如:(1)已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13米,那么,一百万米(即106米)就比珠峰高出113倍.(2)已知中国领土的陆地面积约…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个看似比较复杂或内在联系不甚明显的特殊问题,此时我们要设法把这个问题从原有范围扩展到较大范围来进行考察,找出一个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般性问题,以便利用解决一般情形的方法、技巧或结果,顺利解出原题。这就是“进中求退”的一般化策略思想.运用“进中求退”的一般化思维策略,使我们能在更一般,更广阔的领域,在变化之中寻求化归的途径。这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与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接触到的最简单的数字就是“1“,我们也是从“1“开始认识数学的.看似平常的数字“1“在数学解题中却有着非凡的妙用,恰当而灵活地运用“1“作为解题的桥梁,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  相似文献   

19.
《广东第二课堂》2013,(11):42-43
对硬邦邦的数字没有感觉?觉得数学冷冰冰的,不好玩?厌恶数学的同学们,你们太不懂数学了!其实啊,数学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十分好玩呢。不相信?看看“好方法胜过好老师”系列丛书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为了学习者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方法,运用数学和思维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数学是进行发展数学思维的“脑力操”,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而搞题海战术的那种重复的机械性操练。不可否认“题海战”对应付低认知水平的考试有明显的短期效益,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一定的益处,但从长远的人的发展角度出发,这样的方法,无疑是高投入低产生出,不能因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而忽视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我们不仅要抓好“三基”,还要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