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介绍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①2011年"7·23"动车追尾事故、故宫"N重门"等事件和此后相关部门新闻发布会上数位官员的不断雷语,引起了公众对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广泛质疑和讨论,新闻发言人究竟该如何作为成为关注焦点.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成为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中心工作之一.在这个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拐点上,新闻发言人自身更应迅速把握当下形势、拓展业务素养,走上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敏 《新闻传播》2012,(5):126+128
我国的两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重要的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所以两会上的新闻发言人不仅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同时,更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以政协发言人赵启正为例谈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3.
一目了然     
北京奥运会暴露我国公共信息安全软肋信息战历来被称为"第二战场",观察北京奥运会谣言传播状况,暴露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健全、新闻信息发布要素不全等弱点,因此导致恐怖谣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起步、发展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快,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央、省部级和地方三级新闻发言人体制.虽然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周剑 《青年记者》2011,(17):89-90
网络发言人与政府形象建构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制度."①网络发言人也是一种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新闻发言人,综合了传统的新闻发布、信访、投诉、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社会治理、信息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功能上要求反应灵敏、权威发布、及时答复.②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就是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得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③而在信息公开和对网友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网络发言人也在无声地建构着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培训新闻发言人和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缘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发言人作为一种顺应网络发展和民意诉求的创新型发布模式,被各政府部门所尝试.遗憾的是,尽管在推出之时轰轰烈烈,但网络发言人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这是温总理自2009年2月28日首次与网友在线交流之后,连续第二年在两会前夕接受广大网民的"网上问政".笔者认为,这是政府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的政府网络新闻发布制度特别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在向常态化、制度化前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级政府的三级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甚至有些地市级政府和大型企业也在做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尝试。记者提问的水平,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发布会的质量。纵观各种新闻发布会、总结各种典型案例,笔者发现有几类问题,记者在提问时应尽量慎提或者不提。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新闻发言人特殊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应具有新闻语言所特有的准确性的特点.而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当前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中却存在着大量模糊化的语言形式,尤其是在"答记者问"环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层出不穷,可见中国政府发言人的培养_T-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案例,揭示出新闻发言制度困境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和存在的重要作用,希望历次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的失误教训能最终推动我国新闻发言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互相推动促进的,各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会推动国家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的推出。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发言人在危机报道中的话语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发言人在西方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1983年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我国正式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SARS危机后,2004年末国务院新闻办集中公布了62个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赋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内信息发布职能。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从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各部委到省市地方的三级新闻发言人体制架构。  相似文献   

14.
李璇 《今传媒》2011,(12):121-122
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不仅表明政府对媒体的重视和合作,更体现政府对于公众知情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利的尊重。权威信息的缺失是流言和小道消息诞生的根源,政府向公众发布明晰度较高的信息,从而使政府处于新闻"第一定义者"的优势地位,对舆论进行引导。网络普及下单媒介新环境给我国政府新闻执政带来了挑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面临新考验。本文旨在用实例对当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此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①这说明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8,(10):66-66
信息战历来被称为“第二战场”。观察北京奥运会谣言传播状况,暴露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健全、新闻信息发布要素不全等弱点,因此导致恐怖谣言传播。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面对“谣言——辟谣”事件的频发,我们需要反思其发生的根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还不完善。对不及时发布信息或发布不完全真实的信息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针对民众可能关心、又在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宜,  相似文献   

18.
闫雨辰 《新闻世界》2012,(2):8-9,13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于1983年,该制度的建立不仅改善了自建国初期开始实行的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政府新闻的制度,其对新华社乃至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1983年以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因及其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作为政治属性与信息服务属性并存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时效性既是职责的本质要求又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我国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往往延后十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官方才举办新闻发布会,这十分不利于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时效性的落后是新闻发言人的尴尬,时效性的保障应源于制度的健全。本文以2015年4月2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新闻发布会为例,通过对上海市政府的应对措施:快速的信息收集系统、联合发布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力地体现了制度的健全是提升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时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新闻世界》2012,(8):264-265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完善和新闻发言人专业素养的不足,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目渐专业化,使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弊病被日益放大,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政治传播和新闻发布的能力,以及巧妙地利用媒体做到上情下达,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