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儿子也能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  相似文献   

2.
有位富翁,垂垂老矣。他向儿子讲述了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儿子也能奋发图强,打出一番天下来。听了父亲的故事,儿子很感动,决定独自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  相似文献   

3.
木炭与沉香     
《红领巾》2013,(Z1):70-72
  相似文献   

4.
木炭与沉香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为了让自己从小娇惯的儿子能够守住自己留下的庞大家业,鼓励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去外奋斗。而他的儿子在他的鼓励下,决定外出去寻找一件宝物,并对父亲发愿:如果找不到宝物他绝不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5.
陈实 《成才之路》2010,(33):M0003-M0003
一位年迈的亿万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一天,他把儿子叫到面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拼搏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来。 儿子听了很受感动,于是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数不胜数的文学家、思想家中。能接近土地的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够走进土地并结下不解之缘的,应该是寥若晨星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2001年,我到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读博士,师从表面化学家Francisco Zaera教授。虽然很高兴能出国读研,但是我却很苦闷:第一年一直在上课,实验也没有做,而我有个同班同学已经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文章了。为此,我曾被有的同学说成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也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8.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10B):21-23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最让广大教师感到困惑的是拿什么去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显然,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单纯靠说教、靠书本、靠口号已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没有一种载体,能够在不经意间让他们领悟生命的价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对生命的认识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不少中小学积极探索为生命教育构建“活”的载体,初显成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天天姐姐:很想跟你讲讲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孩儿,从5岁穿上第一双舞鞋,抓着凉丝丝的扶杆笨拙地踮起脚尖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了自己这一生将是舞动不止的。十年过去了,我已记不得自己穿坏了多少双舞鞋,在练功房里度过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单调而又快乐。除了练功、跳舞,我什么也不想做,对于  相似文献   

10.
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从四五岁开始学琴、处于启蒙阶段的小琴童往往超级自信。孩子们演奏时,举手投足都想要引人喝彩,即使演奏得杂乱无章,他们也会自我感觉超棒。随着乐曲难度的加深,小琴童们开始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知道原来弹琴不是只要弹出声音就可以,拉琴也不是只要摆出架势就正确。小琴童们开始变得不自信,这时候,家长不仅需要从旁指点孩子练琴,更要给予心理上  相似文献   

11.
李唯 《人民教育》2012,(12):12-13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arry Stack Sullivan于1953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一个人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不认识的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是在将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不断神化、玄化的过程中,历经几代积累成型的小说。小说最终以幻的形态稳定下来,在神奇幻想的取经故事中,作者希望通过人物和他们的经历宣扬一种"三教合一"的心学理念,但由于《西游记》是长期积累型的作品,所以,许多故事情节在流传过程中积淀了人们的更广泛的意志想法,使其内涵变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取经故事中部分意象的寓意的分析,探讨取经故事中体现的生命过程的内涵,即人在一生之中对个体生命过程的关注和珍惜,以及渴望生命延续的理想和对高尚精神不朽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特殊的社会形势促使文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并在诗歌中表现出来,表现得尤为强烈而集中的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生命意识超越了悲叹生物生命短暂的局限,慷慨高歌追求建立自我社会生命的价值,实现社会生命的不朽。他们这种对生命的清醒的认识,对后来生命情绪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一个历久不衰的主题起到了首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命美学”建立在对生命的错误理解上,把生命当成了生命的所有价值,用生命活动囊括所有的美。它根本忽视了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超越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有可能把生命导入低级的感性活动;把美学引向直觉冲动。正如生命的价值在于既活着又超越活着一样,审美的价值也在于生命而又超越生命。生命使其具有现实生活的基础。超越生命,使其具有理想的境界。生命与对生命的超越从来都是美学的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中国美学史从来都不是什么生命美学史,而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历史。生命美学在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时代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人欲横流之时更需要对生命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画家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说出了艺术学习的精妙之处。美术教育给学生的应该是艺术表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活的、为我所用的,而不是一种程式,更不是一种目的和结果。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和需要。作为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理念】“生命树”(The tree of life)技术是由澳大利亚Cheryl White、David Denborough及南非的Ncazelo Ncube创立的,是一种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的技术。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意象化为一棵树,对所画的生命树进行探索,不仅可以感知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看到自我的资源,激发生命的活力,而且可以从与他人所画的“生命树”对比中发现彼此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小故事组合而成。“生命桥”主要讲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追赶到悬崖边,老羚羊牺牲自己生命,而使年轻的羚羊越过悬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的终极价值体现在对生命和生命过程的干预作用.在生命哲学视阈中,体育运动表现着对生命的信任和利用,体现着对生命的挑战和享受,实现了对生命的意义追寻和超越.开展"阳光体育"要关注生命质量、注重生命体验、着眼生命提升.  相似文献   

19.
“生命语文”是熊芳芳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生命语文”是为生命的和用生命而为的语文。其基本特性是学生、教师、课堂生命三位一体和语文教学的文道合一。实施策略是: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生命和用语文开启教学的生命。“生命语文”对于学生生命的完形和生命的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要成功选材是关键,正如其貌不扬的"豌豆"奠定了孟德尔的"遗传学之父"的地位;一只偶然突变的"白眼果蝇"成了摩尔根遗传学研究的"宠儿";平淡无奇的"水绵"让恩格尔曼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俏皮可爱的"小球藻"让卡尔文因破译光合作用即"卡尔文循环"而声名鹊起。而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设置了若干生物学实验,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因此为了协助高中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我们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校本课程"数码显微镜下寻找理想中的‘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