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常见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诗歌语言的特色。从2007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直接考查语言的试卷只有2份,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8份,考查意象的有2份。事实上,鉴赏诗歌的情感、手法、内容、意象等无不与诗歌的语言紧密相连。当然,鉴赏诗  相似文献   

2.
渲染与烘托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教学中经常混淆的概念.渲染和烘托都源于国画技法,都用"水墨或谈的色彩",但渲染用"涂抹",烘托用"点染";渲染是为了加强整体的艺术效果,烘托是为了物象鲜明,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范畴,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范畴;在同一首诗中,渲染和烘托也可以同时存在,分析的主体和视角不同,得到的手法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3.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下面就这几个考查重点的设题、解题思路略加评说,供广大考生在复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自然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艺术典型。那么,这个形象的塑造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法实现的呢?历来的研究者认为是通过诗歌开篇的烘托、渲染以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神情动态的侧面描写,以旁观者的情态、心理变化,通过反衬手法来表现的。游国恩指出:《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  相似文献   

6.
顾舟山 《教学随笔》2013,(8):87+102+129
诗歌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够表现诗歌特殊的意境或诗人独特的情感。本文从反衬艺术手法的类型、反衬和对比有区别、反衬和正衬的区别三个方面通过比较、举例、分析等方法,来一一探讨古代诗歌中蕴含的衬托美。  相似文献   

7.
对比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事件的本质,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一、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通过人、事、物、景之间某一个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高考诗歌鉴赏中对用典的考查时常出现。具体考查形式为:一是识别用典的手法。二是指出典故的出处。三是考查用典的意图或作用。这是近年高考对用典最主要的考查形式,前两种考查需要考生对典故有一定的积累,第三种考查方式就要求在指出典故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这对考生诗歌理解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鲍红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33-34,41
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为历时性结构与共时性结构。对比手法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李商隐复杂微妙的心态,形成了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及沉博绝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1、从诗歌体裁角度,重点考查对绝句的辨识古典诗歌从体裁上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的特点比古体诗明显得多,从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角度易于辨识。作为诗歌发展顶峰的唐诗又多属近体诗,因此这一文体就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识之一。2、从写作手法角度,重点考查常见的表达技巧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常见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常见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常见表现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高考对此往往是重点考查。2003年北京春…  相似文献   

11.
自2 0 0 2年始,高考对诗歌鉴赏考查作了调整:由考一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改为只考一首古诗,考查形式由选择题变为简答或填空题。根据《考试说明》,对古诗词的考查包括:①鉴赏诗歌的形象;②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是个难点,它包括比喻、拟人、象征、夸张、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很常见,而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易想到,故以下就衬托的表达技巧做些举例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谓衬托,就是把甲乙两个相关或相对意思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的意思衬…  相似文献   

1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的代表作,在诗歌情境、主题内容、意象选择、角色安排、诗歌基调、诗歌背景等方面均包含了对比的手法,众多对比因素的运用使这首诗歌成为一个由多重对比交叉、重叠构成的复合体,使有限的语言素材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扩展性,从而使诗歌具有更大的艺术张力,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衬托就是烘托和陪衬,烘托手法往往用于写景抒情方面,陪衬手法多用于人物描写方面,常见于散文、小说和诗歌之中。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讨。正衬是衬体与被衬体足同性同类相近相似,如《风景谈》一文中《高原归耕》图里,朴实清幽的高原月夜背景正衬出陕北农民的质朴;《延河夕照》图里,梦幻股的延河夕照背景正衬出文艺工作者的乐  相似文献   

14.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①诗歌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解说。②诗歌是如何使用对比手法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答题步骤:先总写,诗歌使用了对比(写成反衬亦可)的手法;再分析使用的哪方面的对比方式(古今、动静、虚实等);最后写出使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查角度] 手法理解方面的阅读题,包含着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与欣赏。其常见的考点主要有:1.要求从正面或侧面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2.理解文章的详略处理、叙议结合、首尾照应方面的表达手法:3.理解文章的线索设置、伏笔照应、对比烘托等方面的表达手法;4.理解文章的正侧相映、扬抑结合、有虚有实、卒章显旨、巧设悬念方面的表达手法;5.理解文章对象征联想、托物寓意、以物喻人等写作技法的运用;6.对文章语言方面的表达技巧进行品析揣摩等等。  相似文献   

16.
古今     
【应考锦囊】 提问方式:(1)本诗某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诗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使用哪些对比的手法。(3)诗歌为什么使用古今对比的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7.
诗歌中的儿童世界——中西诗歌中儿童题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对比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诗歌关于儿童题材方面的不同:一、中西诗歌中儿童形象的对比;二、中西诗歌中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三、中西诗歌中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并结合中西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差异、语言文字模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中西社会文化特征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衬托、对比和烘托这三类表现手法常常会被混淆。如何准确辨析呢?现试析如下:一、衬托与对比相同点: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19.
提问方式: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考查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像、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拜伦和休斯的两首政治性抒情诗歌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从而得出:两首诗歌虽然所揭示的主题意义相近,但阐释主题的艺术手法迥然有别.拜伦的《路德分子之歌》文风豪迈奔放,措辞铺张纵横、汪洋恣肆,韵律强健激昂,中心思想外露直白、一语破的.而休斯的《未能实现的理想》极尽婉曲之法,措辞含蓄隐晦,意蕴隽永婉约,意深境远.对诗歌的诠释和解读,在于从深层次上考证和挖掘诗人是如何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法,来渲染和烘托诗歌的主题和意蕴的,同时还能帮助读者从多维度解读诗歌话语的本质,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