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考察女性文学特性和发展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通过对场域文化特性的分析探讨女性文学作为文学场中的一个次场,它具有自主逻辑性、去等级化、批判实践等特点,并分析女性文学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在文学场域中获得了自己合法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处于不断循环互动中。从场域互动视角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本的产生背景可以更好的认识译本背后潜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译本的产生是权力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研究网络文学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网络文学基于网络这一崭新的创作平台,创建了自身的文学审美场域,构成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创作及消费形式,并在文学场域的资本抢夺中,通过自身逐渐变强的经济资本,开始占据更多的文化资本。可当前相对于有限的文学生产场域来说,虽然网络文学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可却在文化资本的争抢中始终处在劣势地位。对此,基于场域理论的指导,通过分析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场域内部资本应保持相对平衡、场域外部应构建科学联动机制两方面,提出促进中国网络文学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学复译的必要性一直是国内学界的争议话题。本研究从场域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结构,分析了文学复译的内在逻辑。论文指出,复译是产生于某个特定场域中的原本,以不同的译本形式在不同时空场域中反复地出场,复译是特定场域中译者合理性的翻译行为,是原著以差异化的形式存在的方式。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决定了复译的必要性、译本的存在方式以及复译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族群、阶级、经济状况、性别、时代的诗学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可读性等内部要素,但同时受到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外部要素的影响。剖析影响文学经典建构的错综复杂的诸多要素,以布尔迪厄关于场域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文学经典场域中场域、资本和文学经典建构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文学经典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翻译产生与流通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场域这一概念的解析,探究其场域理论是如何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的,指出场域理论试图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进一步探索"翻译场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从翻译场域的逻辑结构、译者地位和斗争情况三个方面,对翻译活动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特性为构建翻译场域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一些厘清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茅盾继续从事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不管是其个人所述,还是现存的研究资料,都将其翻译行为主要归结于国民政府推行的审查制度。本研究借用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理论,通过分析审查制度对文学场等场域和《文学》、《译文》杂志的干预情况以及茅盾的翻译习性等,试图说明茅盾的翻译选择和翻译策略等行为是审查、场域中的张力关系和译者习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将场域理论应用到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的研究,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应该说人们对场域理论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明晰和深化的过程,其中将场域理论应用到激励机制的研究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文章结合场域理论的基本内容,对高职院校的场域进行定位和分析,同时对高职院校场域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文章基于场域理论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茅盾文学奖(文学评奖)与获奖作品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价值生产关系,而是受到茅盾文学奖(文学评奖)在文学场域中的位置以及位置与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场域之间张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古代历史题材作品、现实题材作品在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变化,这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场自主性在增强、读者对文学场有效介入,以及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场域中位置的不断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对古老历史的好奇还是对现代职场的想象,在网络类型文学中的现代女性职场和古代后宫文学表现出了"同质异构"的特点。它们在专属女性场域中共同探视了男性文化圈囿下的女性生存困境,以及为了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而将男性虚幻成为拯救者形象,她们在不同时空下争权夺利的背后透视的是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并折射出女性群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刑事证据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对刑事证据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即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由此形成了刑事证据场域。"刑事证据场域"是由刑事证据及证明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场"以及刑事证明的环节、程序和规则所限定的"域",再加上相关主体的"惯习"这一主观的性情倾向系统构成,包括场域的主体、时间、空间、资本、程序和惯习六要素。  相似文献   

12.
郭仙 《巢湖学院学报》2007,9(6):118-121
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采用一种关系主义视角,认为对文学现象的解读必须语境化、历史化,要结合文学行动者的性情系统、社会轨迹以及文化资本来加以探究,把文学艺术置于社会历史的场域空间之中进行考察,从而实现对二元对立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超越。论文沿着布迪厄的轨迹考察了文学场诞生的历史过程,在内部,文学场围绕文化资本展开斗争,遵循输者为赢得逻辑;但在与外部权力场的关系中,文学场又总是处于被统治地位。文学场符号斗争的基础是对文学幻象的信仰,但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尤其在消费文化冲击下,文学场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作为信仰空间的生产场,从某种意义上,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不过是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场是一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关系场域,它围绕着文学幻想建构起复杂的结构体系,内在地规约着文学的逻辑发展进程。晚清文学场不具备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的所有内核,其逻辑生成是以关系为中轴,体现了特定时空领域与文学生态背景下文学艺术家对文化资本、话语等为表征的相关权利与身份(位置)的斗争,并且在独特的价值抉择中彰显了浓厚的传统踪迹。晚清文学场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启蒙宿命具有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满族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裂变成为两大代表区域——"京津"与"东北"。而这两个文学场域也有着各自的代表作家,即以"京味"为代表的老舍,和以关东"野性"为代表的端木蕻良。本文就其二人几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要分析两种满族文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女性历来是服饰的创造者和主要继承者,以云南新平花腰傣女性在服饰中的传承为例,说明花腰傣服饰的女性传承场域和方式。回答女性如何通过参与婚礼、丧礼、节日等社会活动实现服饰的传承,并分析女性在这些传承场域中体现出的核心地位,展现花腰傣女性对服饰传承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作协奖为例探讨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权力场是如何实现对文学场的介入的。权力场作为元场域,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文学场自主逻辑的增强及经济资本在场域中具有的作用的增大,必然使体现权力场逻辑的文学评奖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评奖策略和评奖标准,并且,努力扩大此类奖项在社会场域中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伤痕文学"书写受制于各种场域及场域之间关系的制约。权力场或政治场通过政治话语的规约对文学场起支配作用;文学体制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下借助文学政策、文学批评、文学出版、文学评奖等制度层面以"规训"的方式引导和规范着"伤痕文学";"伤痕文学"作者的使命感和对意识形态规约无意识的认同,使他们自觉认同于主流政治话语对"文革"书写的规约。  相似文献   

18.
高洁  李迎新 《海外英语》2022,(18):16-1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典籍文学的代表,其英译有国内和海外两种类型,美国华裔聂华苓和其丈夫保罗·安格尔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是海外译本中有深远影响的一版。文章采用社会翻译学理论框架,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核心概念“场域”“资本”“惯习”三个角度分析了聂华苓夫妇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在美国文学场域的生产实践要素,描述该译本产生的社会语境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并据此分析翻译文本的策略选择。今年正值该译本诞生50周年,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一典籍英译实践的考察,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机制和效果提供更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诗经学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文化《诗经》到文学《诗经》的过程,即由经学语境生成文学语境的过程。本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诗三百》由“经”而“诗”的现象放到文化生产场即文学场中去作整体考察和审视,以探寻经学和文学生成的过程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伤痕小说”书写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文学体制是影响较大的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文学体制场内的文学政策、文学出版、文学批评和文学评奖等各个子场域对文学创作场的规训,进而考察对“伤痕小说”书写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